红色物业暖万家——河津市银谷物业强化党建引领打通治理与服务“双末梢”

记者 邢智轩

外卖骑手小陈冲进“暖新驿站”给充电宝插上电源,抹了把汗:“以前送完单只能在电动车上干熬,现在能喝水歇脚,手机满电再出发,银谷物业真懂我们!”

银谷物业工作人员倾听居民诉求。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摄

在河津市银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银谷物业)管理的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小区主入口处,冬暖夏凉的“暖新驿站”正成为外卖骑手们熟悉的暖心港湾。座椅、饮水机、充电插座、打气筒一应俱全,为奔忙的“城市摆渡人”敞开怀抱。这仅是银谷物业以党建为引擎打造“红色物业”体系中的一抹暖色。

近年来,银谷物业以“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业主所需、居民所盼、群众所想”为核心,积极探索“红色物业”模式,不仅致力于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将关怀延伸至穿梭于楼宇间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打造有温度、有担当的社区服务新标杆。

党建铸魂,夯实服务“主心骨”

银谷物业深谙坚强的党组织是提升服务效能的“主心骨”。为此,银谷物业着力强化组织覆盖,在所管理的各个项目上建立功能完备的党建活动室,确保党的组织和活动阵地实现全域覆盖。同时,积极吸纳优秀物业服务骨干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扎根一线的“红色力量”,为服务注入强大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为深化融合、提升效能,银谷物业推行交叉联动机制。一方面,邀请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员”,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另一方面,推动物业项目负责人充当社区党组织的“建言献策员”,共同参与社区事务。这一双向互动有效打破了传统的工作壁垒,使得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真正实现了“同频共振”。

这种融合机制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海华名园是银谷物业服务的小区,近年来部分顶层房屋防水层老化严重,出现漏水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未全面交纳到位,维修资金使用成为难题。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顶层漏水的居民只能自行垫付费用维修屋面防水。面对居民的“急难愁盼”,银谷物业依托交叉联动机制,主动担当,积极联系社区、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解决问题。

物业负责人作为社区“建言献策员”提出困难和建议,社区“两委”成员以监督员身份推动落实,积极协调上报,经多方合力,最终居民缴纳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到位。针对顶层居民维修屋面防水已经垫付的费用要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的流程和方案,住建、社区等部门以及银谷物业多次进行联动磋商,最终敲定方案,有序推动了屋顶防水维修资金的申请使用,解决了困扰居民的“心头忧”,生动诠释了“同频共振”的治理效能。

在物理空间和服务理念上,银谷物业将原有的物业服务前台升级改造为“红色物业服务中心”,将党群活动、议事协商、政策咨询、便民服务、民意收集等多元功能融为一体。在这里,社区网格员定期坐班,与前来办事的居民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收集群众的“金点子”和“心头事”。

“尽快完成B区消防设施维修;尽快完成屋面防水维修资金申请……”在“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的心愿墙上,贴着居民的心愿清单。

如今,这个多功能中心已不仅是居民缴费、报修的窗口,更是触手可及的“红色灯塔”与民情前哨。居民何阿姨常来中心,她说:“坐在这儿聊聊家常、问问政策,心里踏实,感觉党就在身边。”“红色灯塔”的光芒,无声地凝聚着民心,让党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融入日常服务的点点滴滴。

聚焦需求,畅通民情“直通车”

海华名园住户王阿姨至今记得那次“10分钟救援”:家中水龙头漏水,她拍下照片发到物业微信群求助。10分钟后,物业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迅速关闭阀门并帮忙清理积水。

“以前报修要专门跑去物业前台,现在群里喊一声,‘红管家’立马上门,太方便了!”每每提起此事,王阿姨都对物业的快速响应赞不绝口。

这正是银谷物业践行“业主所需、居民所盼、群众所想”服务核心的缩影。银谷物业综合部秦兰表示,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目的是让服务响应跑出“加速度”,也让关怀更有温度。

机制创新一:议事厅聚力,破解“急难愁盼”。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物业、物管会、党员及居民代表不定期在“红色议事厅”围坐一堂,直面停车难、草坪绿化、设施老化等痛点堵点。困扰海华名园和延平家园的非机动车停放和充电难题,正是通过这一平台高效协调资源,迅速建成了安全便捷的集中停放充电棚。

机制创新二:“红管家”入户,服务零距离。银谷物业组建了一支“红管家”队伍,实行包片联户。他们不仅是政策咨询员、事务代办员,更是独居老人的贴心守护者。“‘红管家’时不时来看看我这个独居老人,还帮忙网购、交水电费,就像自家孩子一样可靠。”社区居民李阿姨的话语里满是信赖。

机制创新三:“民情连心卡”,诉求响应快。线上,专属服务群实现“一键报事”;线下,“党员先锋岗”与楼栋“红管家”无缝衔接。这套线上线下联动的“连心网络”,确保居民诉求“24小时有响应,简单问题3天内必解决”,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满意度持续攀升。

延伸关爱,激活治理“新动能”

“现在进银谷物业管理的小区送外卖,手机扫个码就行,比过去手写登记方便多了!”一位外卖小哥称赞道。

在服务好传统业主的同时,银谷物业敏锐关注到奔忙不息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为了方便骑手出入且保障管理有序,公司配套了微信小程序,实现扫码登记、信息可查。

此外,作为“暖‘新’行动”的核心,银谷物业在多个小区入口处精心打造了免费开放的“暖心驿站”,配备座椅、饮水机、充电插座、打气筒,让骑手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手机可“续电”、风雨有处躲。

针对外卖员配送高峰,物业开通“便捷通道”,工作人员引导车辆停放并为核验后的骑手提供快速通行指引,减少无效奔波。驿站还常备简易维修工具和药品,巡逻队员也将骑手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守护其安全。

银谷物业的“红色关怀”更体现在常态化服务上:酷暑寒冬,志愿者送去清凉饮品或暖心姜茶,并收集落实骑手们的“微心愿”。美团骑手小陈深有感触:“以前送完单只能在路边或电动车上歇,夏天热冬天冷。现在有了驿站,能舒服坐会儿,喝水充电再出发,感觉特别暖心,干活也更有劲!”

从扫码入小区的便捷、“暖新驿站”的守护,到高效通行保障和安全应急关怀,银谷物业以精准的“红色关怀”服务新就业群体,不仅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人文温度,提升了社区包容性,更赢得了新就业群体的由衷点赞和广泛社会认同。

面对新征程,迎接新挑战,银谷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物业服务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做精基础服务,做优特色关怀,坚持落实‘党建+物业+新业态关怀’的创新模式,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彰显城市温度执行‘银谷方案’,坚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小区居民以及新就业群体,让‘红色物业’不仅服务业主家园,更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连心桥’,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银谷力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