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交警全域发力守护交安
为预防和减少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盐湖交警大队日前发布通告,决定在全区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即日起至9月5日,盐湖公安交警将重点整治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载人、翻越护栏、未佩戴安全头盔、无牌、非法改装(加装雨篷)、未成年人骑行九类违法行为。
示范佩戴头盔
以此为纲,我市中心城区展开行动,通过“严管+柔性执法”“整治+宣传”的双轨模式,全力提升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与此同时,万荣、夏县两地交警也同步在各自辖区以“零容忍”的态度和“有温度”的执法,推动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向纵深发展。
多措并举 筑牢屏障
行动开展以来,盐湖交警大队科学调配警力,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布设固定执勤点,并结合流动巡查方式,全面整治交通乱象。一线中队与机关补充警力协同配合,对不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人,现场进行劝导与处罚。对于严格遵守法规的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民辅警则免费赠送印有交通安全提示语的手提袋,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盐湖交警大队还将交通安全宣传延伸到乡村基层。日前,该大队宣传科走进南城街道大李村,面向村民开展“以案说法”精准宣传活动。民辅警通过大喇叭播放、张贴安全挂图和即时贴,向村民通报近期本村发生的亡人事故案例。宣传中,民辅警结合农村常见的交通违法现象,讲解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三轮车违法载人、酒驾醉驾、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的危害,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民辅警还向村民们赠送印有安全提示语的手提袋,用直观、通俗的方式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许多村民表示,真实的案例让人警醒,也让大家认识到交通事故往往源于小小的疏忽。
街头整治 持续推进
在中心城区整治行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万荣和夏县也持续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特别是针对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这一顽疾,展开了常态化治理。
处罚违法行为
连日来,万荣交警大队在辖区范围内持续开展佩戴安全头盔整治行动,采取“劝导+整治+处罚+宣传”的综合模式,重点查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驾乘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整治期间,民辅警在电动自行车出行率高、违法行为频发的路口设置检查点,用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的方式,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现场教育与处罚。
夏县交警大队同样紧盯电动自行车骑行安全,全面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8月8日以来,该大队通过“教育+劝导+整治”的方式,在城区主要路段和重点路口设立检查点,严查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逆行、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现场,执勤民辅警还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讲解“一盔一带”的重要性,提醒群众“安全常在,头盔先行”。
张贴安全标语
不难看出,一场场覆盖中心城区和其他县(市、区)的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正在以铁腕整治和耐心宣传的双重方式,改变道路交通环境。眼下,随着头盔佩戴率的提升、违法行为的减少,安全文明出行正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记者 樊朋展 刘凯华 张蕊彤 文图
记者感言
在大李村的宣传活动中,记者看到民辅警举着大喇叭,用最直白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亡人事故的教训,老人们听得很认真,年轻人也在不断点头。那一刻,不难感受到交通安全宣传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和每个家庭的幸福紧密相关。
在万荣和夏县的采访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执勤民辅警的耐心与坚持。面对一名没戴头盔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简单处罚了事,而是现场演示事故中头盔的重要性,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走访下来,记者深切体会到:交通整治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事故数据,更是为了守护一座城、一片乡村的安宁。
记者 樊朋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