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文晓国:沃土创“肥”业 开辟“新战场”
清晨的阳光掠过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118米高的复合肥生产塔在薄雾中矗立,像一把直刺苍穹的钢枪。塔下,文晓国正在检查生产线。
曾在军营里服役的他,如今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从退役军人到家庭作坊老板
1998年深秋,刚脱下军装的文晓国在亲戚的介绍下成为一名司机。但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辞去这份工作,给一家农资企业跑起了销售。
一开始,车厢里堆满的化肥袋散发着刺鼻的氨味,文晓国差点打了退堂鼓。“万事开头难,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文晓国说,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在销售化肥的同时,文晓国将科学施肥的理念教给农户,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就这样,文晓国成为农资产品的销售冠军,也成功积累下自己的第一桶金。
“老乡们蹲在地头选肥料,捏起一把颗粒翻来覆去地看,那眼神比战士检查装备还认真。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开一家肥料厂。”文晓国说。
说干就干。
2005年春天,文晓国把跑销售攒下的钱全部取出来,又向战友借了点,发动身边亲戚一起投资,在新绛县龙兴镇办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化肥厂。“就叫‘田旺’,盼着地里的庄稼旺,老乡的日子更旺。”文晓国说。
创业初期的艰难,文晓国仍历历在目。有次厂里没钱买原料,他四处筹钱,甚至卖了家当;为了搞懂氮磷钾配比,他揣着干粮跑遍山东临沭、河南遂平的化肥厂,白天蹲在车间看流程,晚上就在招待所记笔记。“部队里曾教过我‘啃硬骨头’,技术难关就是我要啃的硬骨头。”文晓国把从部队带回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他说,看到“令行禁止”4个字,就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调整配比
文晓国最较真的是质量。每次新配方出炉,他都要在自家三分地里做试验,小麦、玉米、棉花轮着种,记录下每株作物的长势。
靠着这股子实在劲儿,“田旺”化肥渐渐在附近乡镇乃至周边县市都闯出了名堂。农户们都说:“文晓国的肥料不用看包装,抓一把闻闻味儿就知道靠谱。”
从“小米加步枪”到“高精尖武器”
2020年夏天,文晓国看着供不应求的订单,做了个大胆决定:“扩厂!”
厂房新貌
新厂选址在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两万余平方米,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化肥制造和服务企业。在规划初期,文晓国带着团队跑到江苏、广东考察,引进全溶、低温熔融风冷技术硝硫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把原来70多米的生产塔换成118米的生产塔。
“部队常说‘科技强军’,办企业一样,也得靠科技。”文晓国说,他专门聘请大学教授当顾问,组建起一支研发团队,申请了多项属于公司自己的专利。
走进山西鑫鸿海肥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鸿海肥业”)的新车间,货物堆放整齐,机械手精准地抓取原料,封闭式管道里见不到一点粉尘。文晓国指着墙角的回收装置说:“原来老厂的粉尘大,现在粉尘全部回收再利用,污水经过处理能浇花,我们这是一个‘会呼吸的工厂’。”
检验质量
如今的鑫鸿海肥业,产品从硝硫基复合肥到黄腐酸钾系列样样齐全,靠着便利的交通和园区里丰富的原料供应,年产能突破30万吨,产品远销陕西、甘肃、内蒙古。值得一提的是,鑫鸿海肥业还特意开通退役军人绿色通道,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
“企业要想走下去,技术、质量、服务、营销,一样都不能少。”文晓国说,销售出身的他,知道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选择了著名演员、在相声表演领域也有所建树的陈寒柏作为品牌代言人,为销售助力。
“办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种地这件事变得更科学。我想把科学施肥的理念送到每个村庄。”文晓国说,“从军营到田间,战场变了,但拼劲不能变。”
这座118米的高塔,是文晓国写给土地的答卷,也是一个老兵对“责任”二字的最好诠释。
文/记者 陶登肖 图/记者 茹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