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大地“e”彩纷呈
——运城市乡村e镇培育建设工作综述
记者 韩维元
在数字化浪潮中,乡村电子商务宛如一座“数字金桥”,横跨田间与云端,将一个个曾经封闭、偏远的小村庄与广阔无垠的大市场紧密相连,为乡村振兴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自山西省2022年启动乡村e镇培育工作以来,运城市立足农业大市发展实际,围绕构建“产业+电商+配套”新型农村电商模式,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以配套为支撑,将乡村e镇建设作为激活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带动全市特优农产品实现产销两旺。
经过两年多的精耕细作,一幅“产业兴、物流畅、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在河东大地绘就。截至2025年7月底,运城市13个乡村e镇累计总投资34.61亿元、总产值77.19亿元、网络零售额27.31亿元,培育市场主体1012户。
以“全链条推进”筑牢建设根基
乡村e镇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坚实的“土壤”。在推进乡村e镇培育中,我市从资金保障、全域覆盖、机制护航到宣传造势着手,构建全链条推进体系,为乡村e镇建设夯实根基。
乡村e镇培育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积极破解建设瓶颈,在省级财政专项配套2亿元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全力配合,采取“政府注资+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盘活闲置资产、整合涉农资金,落实配套资金8000万元,撬动项目建设资产1.6亿元,投向冷链仓储、电商培训、品牌培育等关键领域,实现农产品“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直达。
“2022年年初,在启动乡村e镇申报工作时,部分县还存在‘电商基础薄弱、产业散小弱’等问题。”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回忆说。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商务局组建专项工作组,逐县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通过政策宣讲,推动盐湖、永济、临猗、万荣、平陆等5个县(市、区)先行先试,顺利获批,并于2023年3月接受省商务厅考核验收,成绩全部被评定为“优秀”。
2023年11月,随着绛县乡村e镇的获批,我市实现13个县(市、区)乡村e镇全覆盖,培育体量和覆盖范围居全省前列。全市乡村e镇实现了从“试点探索”到“满堂花开”的全域覆盖。
乡村e镇培育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13个县(市、区)全部由县委书记或县长担任乡村e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8项约束性指标和11项期望性指标被细化为具体“施工图”,真正实现从“各自为战”到“全域协同”的转变。
2023年5月,全省首次乡村e镇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30余名代表走进永济市电商快递集聚区、万荣县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临猗县“前店后仓+基地”电商模式示范基地,通过第一视觉感受现场直播带货、创业(孵化)培训学习、特色主导产业介绍,运城乡村e镇培育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积极组织“互学互鉴”交叉观摩,万荣的“桃花仙子周晓瑛”“蓝青鲜果张琴洁”演示带货技巧,平陆展示“1+多+N”品牌体系运作,河津向临猗学习统仓共配经验。组织各县(市、区)赴晋城、长治、临汾等兄弟市考察,将先进做法转化为本地实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组织各县(市、区)参加“上海农博会”“广州农博会”“中阿博览会”“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电商博览会,带着“夏都臻品”“垣汁塬味”“绛山红”“芮州仙果”“稷山四宝”等区域公用品牌及特色产品亮相,提升运城乡村e镇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在《运城日报》开设“乡村e镇县长谈”专栏,分享建设经验与成果,增强了社会关注度。
——举办全市乡村e镇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呈现各县(市、区)在产业融合、电商发展等方面的亮点,让市民直观感受建设成效。借助“618”“双11”“双12”等网络销售重要节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实现了“宣传造势”与“产品销售”的双向促进。
以“引筑育并重”提升建设成效
乡村e镇的持续发展,需要“外力”助推与“内力”生长相结合。我市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通过“外部引进专业力量、中间打造产业平台、内部培育本土主体”,让农村电商生态焕发蓬勃生机。
“以前想做电商,不知道咋开店、咋运营,多亏了乐村淘的老师手把手教,现在我的淘宝店每月能卖5000多斤苹果!”临猗县果农的经历,是外部专业力量赋能乡村e镇培育的一个缩影。
在外部引进中,各县(市、区)政府通过项目招投标,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从乡村e镇运营管理、企业孵化、产品营销、技能培训、创业创新等多方面提供综合服务和免费指导。
目前,全市13个乡村e镇共引进14家专业公司,对县域电商生态培育起到了催化作用。临猗县乡村e镇引进的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人才培训、公共服务、标准制定、活动策划以及日常运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了县域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电商市场主体的提质扩量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永济市电商快递集聚区,分拣机器人正在快速分拣包裹;直播间里,主播们忙着推销小麦深加工产品;培训教室里,学员们认真学习短视频拍摄……这里已成为集仓储、物流、直播、培训于一体的电商产业高地。
在中间打造环节,我市积极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业态和功能向园区聚集,重点打造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发展空间平台,通过构建县域电商生态服务体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运营、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实现“经营主体高质扩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网络零售明显增长、服务功能优化完善、体制机制高效灵活”的目标,有力推动产业、主体、电商、金融、人才、技术、物流、创新等要素科学聚集到电子商务园区,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电商生态体系。
在培育壮大电商市场主体中,我市依托乡村e镇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大力培养本土电商企业、电商带头人和本地网红,组织开展直播运营、短视频拍摄等实操技能培训,不断壮大乡村e镇“新农人”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运城本地超10万粉丝的助农网红主播已达17人。其中,绛县的“小娜一家人”带货当地苹果、冬枣、脆柿等农产品,粉丝量达495.7万。临猗县“临猗农民苹果哥”、万荣县“桃花仙子周晓瑛”等一批本地网红助力运城特色产品“出圈”。
以“全景式案例”展现建设亮点
每个乡村e镇都有自己的“主打歌”。各县(市、区)依托特色产业,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让“果盘子”“小麦粒”“小苹果”变成农民的“钱袋子”“致富源”“幸福果”。
临猗县乡村e镇发挥“三大优势”(产业基础、服务体系、市场主体),突出“四高举措”(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高标准打造、高水平服务),打造“三个高地”(品牌推广高地、创新创业高地、产业融合高地),立足全县110万亩的林果种植面积和25亿公斤水果产量的资源禀赋,依托由20余家天猫店、50余家拼多多店、1000余家淘宝店及不计其数的社交电商和微商所组成的“千军万马”,利用涵盖县域内1000多家中转包装基地、452家涉农冷库,集聚储藏150多个林果品种以及为全国各大电商平台提供优质货源的优势,开创出“前店后仓+基地”的临猗电商新模式。2024年,全县果品电商销售额达2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4%。
永济市乡村e镇围绕“小麦全产业链”做文章,利用栲栳镇原有街道,通过墙绘、实物等手段,复原黄河流域小麦生产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场景,打造我省首家展示小麦全生产周期的直播基地和网红打卡处。游客可以体验石磨面粉、手工馒头制作,再通过直播间将亲手做的面食快递到家。通过“体验+销售”模式带动全镇小麦深加工产品线上销售额达9000余万元,更催生了4家文旅融合企业,实现“一粒小麦带动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
万荣县依托“万荣苹果”地理标志,实施“2+10”项目(“2”,即实施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乡村e镇运营两大项目;“10”,即实施乡村e镇10个配套项目),搭建起乡村e镇的“四梁八柱”,构建了“基地+电商+物流”的产销体系,让“万荣苹果”插上“e翅膀”,飞进北上广深百姓果盘,甚至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2024年,“万荣苹果”电商销售额达2.2亿元,带动周边17个行政村发展成为专业种植村,户均增收3万余元。
从“会种地”到“会卖货”,从“看天吃饭”到“借网发展”,从“卖货”到“造链”,随着全市乡村e镇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而是一场融合技术、产业与文化的生态重构。这场变革,也在深刻重塑着乡村面貌、农业发展方式以及农民这个职业本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