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里有“大民生”
朱 姝
清晨的盐湖区街头,退休老人提着竹篮走进标准化菜场,新鲜果蔬触手可及;年轻的上班族在社区咖啡店买早餐时顺手取走快递;放学后的孩子蹦跳着走进街角的托育中心——这幅“15分钟生活图景”,正是运城市再度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生动注脚。
近日,商务部公布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运城市作为山西省唯一代表赫然在列。这已是继2021年首批试点后,运城市第二次“进圈”,标志着这座城市的便民服务模式已成为全国标杆。
便民生活圈的意义远超便利生活本身,它正在重塑城市的社会生态与经济肌理,不得不说这个“小圈子”里凸显着更大的民生。
首先,在社区治理层面,“小圈子”通过整合社区周边的商超、药店、养老服务站等基础服务设施,让居民的日常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满足,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居民在使用便民服务的过程中,更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比如设施优化建议、活动组织等,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小圈子”直面“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可通过完善供给减少社区内因日常需求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矛盾隐患。
其次,在民生福祉维度,这些“小圈子”构建起实实在在的互助网络。府东街社区独居老人通过“爱心送餐”获得关照,华源豪庭社区内双职工家庭放心托付孩子,商户与居民形成互信互惠的邻里情……这个“小圈子”从柴米油盐到养老托育,从日常消费到精神需求,全方位贴近居民生活场景,通过“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服务网络,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更接地气,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核心目标。
最后,在经济循环角度,截至目前,盐湖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改造和新增社区商业中心41座,连锁便利店635个,综合超市172个,标准化菜市场23个,菜店206个,早餐店357个,家政店48家,维修点226个……各社区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带动当地就业3.87万人次、生活圈环境日益优化,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0.66%,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社区活动丰富多彩,养老、托幼、阅览、休闲、健身等服务功能齐全,带动社会投资2.151亿元,拉动投资稳步增长。这些新增便民网点不仅拉动了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也畅通了城市“微循环”,更激活了社区商业的毛细血管。当便利店延长营业至24小时,当药店拓展养生咨询,传统业态在便民圈中焕发新生。
此次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从“试点”到“全域”,从“便利”到“幸福”,运城的二次进圈绝非终点。它将以15分钟为半径,继续“圈”出城市的温度、经济的活力、民生的质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