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施“魔法” 废纸玩出“花”
在盐湖区南城中心幼儿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课堂”正在进行。这里,废旧材料不再是被丢弃的“垃圾”,而是孩子们眼中创意无限的“宝藏”。“生态课堂”生动践行着绿色环保的教学理念,为幼儿环保教育写下生动注脚。
变废为宝
幼儿园里的“魔法”课
走进幼儿园,处处可见环保创意的巧思。在手工区,一些看似普通的纽扣、彩条,摇身一变成为“纽扣手链”制作材料,孩子们用小手串起色彩斑斓的童趣;教室墙面上,绘着可爱图案的彩绘石头组成“独一无二的你”主题装饰,这些石头本是被遗忘在角落的“废弃物”,经孩子和老师的创意涂鸦,成为传递自我认同的独特载体。
废纸变教具
“三只小猪盖房子”故事盒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废旧纸盒化身故事场景,简单的卡纸剪出小猪、狼和房子,生动还原经典故事场景。还有那悬挂在教室天花板的花朵装饰,以废旧布料为花瓣,松果、藤球做花蕊,搭配绿植藤蔓,为教室增添了自然的生机,每一件作品都在传达:废品,也能绽放精彩。
在自然角,幼儿用树枝、黏土制作了梅花盆栽。树枝来自校园修剪的残枝,黏土是创作剩余材料,在一起搭配出雅致的中式盆景;废旧泡沫、蛋壳变身“花园小景”,花朵、蘑菇形态各异,尽显孩子对自然的想象。这些作品不仅装点校园,更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学习与游戏,在孩子心中播下绿色种子。
环保习惯
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环保教育不止于校园。南城中心幼儿园通过“环保小任务”,鼓励孩子们在家践行绿色生活。比如,糖糖小朋友受幼儿园“变废为宝”启发,和家长一起用树枝、麻绳制作收纳盒,用于整理书桌小物件;有的家庭将快递纸箱改造成“家庭图书角”“玩具收纳箱”,让废品继续发光发热……
纸质灯饰装点空间
家长们反馈,孩子在家成了“环保小监督员”:饭前主动检查水龙头是否关紧,提醒家人“节约用水,像在幼儿园一样”;购物时要求使用布袋,还认真给家人科普“减少塑料袋,保护地球”;旧物回收时,能清晰分类纸张、塑料、金属,把校园所学扎实落地。这些细微变化,让环保从课堂理念,真正成为家庭生活日常。
资源循环
环保之花持续绽放
“亲子手工时光”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延伸亮点。每周末,不少家庭会开启“废品创意挑战”:用旧衣物缝制抱枕、玩偶,让布料重归温馨;将饮料瓶切割并绘画涂色,变成桌面小花瓶、笔筒;废旧CD碟片拼贴成装饰画,点亮墙面……家长陪伴孩子动手的过程,既有创意迸发,也是环保理念的深度传递。
废纸变教具
有家长分享,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时,孩子会认真讲解“老师说要节约资源”,还会给家长“上环保课”。这种双向互动,使家长从“参与者”变为“同行者”,和孩子共同探索废品的“重生密码”,让家庭成为环保教育的第二课堂。
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园将继续深耕绿色环保教育,拓展“变废为宝”的创意边界,让环保之花在校园和家庭中持续绽放,为培养有责任感、有环保意识的新时代小公民,筑牢成长根基,书写属于孩子们的绿色成长故事。 (记者 赵茜 文图)
记者手记
环保为翼 绿色接力
盐湖区南城中心幼儿园的“变废为宝”实践,是绿色教育的生动样本。在这里,环保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融入故事、手工的真实体验。孩子们在创作中理解“资源循环”,在行动中践行“绿色生活”,这份对环境的珍视,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珍贵底色。
当校园环保与家庭实践深度融合,环保便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期待更多幼儿园和家庭加入这场“绿色接力”,让变废为宝的智慧化作全社会的环保自觉,让孩子们在碧水蓝天、物尽其用的世界里,拥抱可持续的未来。
记者 赵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