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差异化做活首发经济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首发经济始于“首店”经济,并由品牌门店逐渐扩展到首发、首秀、首展等多个领域,形成首发经济现象。首发经济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关注首次活动,还强调整个链式发展过程,涵盖新品研发、发布、展示、推广和销售的完整体系。
首发经济强调创新和引领,需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提供坚实支撑。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未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做“活”首发经济。
注重差异发展,找准内生消费需求。深入挖掘首发经济消费群体的内生需求,明确首发品牌定位,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这是促进首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引进高品质的国际品牌以满足消费者的高端产品和服务需求,推动国内品牌根据消费升级新需求研发新品类、新模式、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品质化、时尚化的产品和服务。
强化平台支撑,推进链式融合发展。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政府资金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研发、生产、营销等专业型人才和懂技术、懂市场、懂品牌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首发经济人才信息库,强化智力支撑。发展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法律咨询等,为首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聚焦消费引领,优化多元服务供给。充足的消费需求是首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呼唤更多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超大规模市场也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建立强大的品牌效应。要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水平,改善消费体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首店发展,更多引入艺术文娱类新业态,活跃城市新生代文化。
突出政策加力,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建立首发经济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对市场资源的整合,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发展合力。鼓励产品业态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完善维权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跨产业联动的支持力度,从财政补助、政策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为首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金融便利。 (摘编自《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