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舞蹈诗
□孔薇
唐代是一个舞的国度。《全唐诗》中就有不少诗写到了舞蹈。如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刘禹锡的《观柘枝舞二首》、岑参的《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等。
唐代的达官显贵喜欢观赏舞蹈,政府建了不少专门的音乐舞蹈机构,培养了许多技艺高超的舞者。民间老百姓也爱看舞蹈,民间舞蹈家和百戏艺人都颇受欢迎。当时十分流行的群众性歌舞“踏歌”,就出现在李白的名诗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者,歌舞也,唱歌时歌者以臂相连,以脚踏地为节奏。
我们从《全唐诗》中数百首涉及舞蹈的诗中,还可以得出唐代的舞蹈诗有这样几个特点。就舞蹈诗的认识价值而言,我们可以从《玉树后庭花》中得出隋废唐兴的兴亡之感;从《霓裳羽衣歌》中看到安史之乱的场景。同样,从《赠张云容》中,可以窥见轻歌曼舞下开元盛世风貌之一斑。舞蹈用肢体语言抒情写意。就舞蹈诗的艺术手法而言,有的舞蹈诗用白描手法直接勾勒舞蹈形象,将舞蹈的优美动作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临其境,比如常非月的《咏谈容娘》:“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舞者一举手、一翻身的动作如在读者眼前。有的舞蹈诗运用联想的手法,表现舞者舞蹈动作的气势,如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一句“天地为之久低昂”,让人充分感受到公孙大娘高超的舞技。有的舞蹈诗把优美的动作和惟妙惟肖的神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如白居易诗句“风袖低昂如有情”,以舞蹈时的神态,表现舞蹈的意境之美。(《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