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云纹人物铜镜:方寸之间的浪漫想象
文物名片
主角:海水云纹人物铜镜
出生时间:金代
尺寸:直径27.4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镜子,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也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但是您知道最早的镜子长什么样吗?镜子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古代,铜镜作为古人日常照容的器具,不仅承载着实用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金代海水云纹人物铜镜,探访那方寸之间蕴含的万千气象。
从外观形制来看,这面金代海水云纹人物铜镜呈圆形,这种传统的形制在铜镜发展历程中较为常见,象征着圆满、和谐,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铜镜的边缘规整,厚度适中,给人一种敦实厚重之感,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豪放大气的审美风格;镜钮呈半球形,较大且突出,方便系绳悬挂,可谓实用性与装饰性兼具。
纹饰是这面铜镜最为精彩、最具魅力的部分。有神仙与凡人,也有瑞兽与景致,方寸之间包罗万象。镜背之上,海水样的纹饰汹涌澎湃,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仿佛能让人听到海浪翻涌的声音;云纹穿插其间,或如袅袅炊烟,或似飘逸丝带,灵动而优美,与海水纹相互映衬。月光洒落,云气氤氲,这独特的景致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静静凝视,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古人的浪漫与想象。
而人物图案则是金代铜镜的点睛之笔。从下往上看,镜面右侧是正在祈福的普通人,他们或焚香祷告,或敬献牺牲。镜面左侧的云端之上,则是远远望着他们的神仙人物,其中有手执拐杖的寿星,仙鹤正在其旁边飞舞;有气质端庄的女神仙,仙鹿为其开道,仙童手持仙桃站立在其身后。这些人物的服饰、发型等细节都刻画得极为细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服饰文化。人物周围还点缀着亭台楼阁、树木花卉及各种瑞兽,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神话色彩的画面。这种将现实生活场景与神话元素相结合的纹饰设计,在金代铜镜中比较常见,体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古人照面理容的工具,铜镜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面铜镜正反映了金代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金代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据《金史》记载,女真人世居于“白山、黑水”间,在这里,“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早期的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主,因此在他们的铜镜制作中,海水纹、鱼样纹饰出现的较为频繁。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吸收和融合了中原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形成独特的金代艺术风格。这面铜镜上的神话人物形象、亭台楼阁等元素明显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而海水、云纹及瑞兽等图案又带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印记。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铜为镜,可宜文章;以铜为镜,可照其行……铜镜既是不可缺少的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也是精美的工艺品,因其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被学者们认为,“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
纵观铜镜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匠师给铜镜的纹饰和铭文以更深刻的含意,赋予其美好的寄托和希望,同时也凝聚了我国青铜工艺的深厚水平,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故事打开了又一扇窗。
□记者 杨颖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