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63万人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让群众就业稳得住
□记者 范楚乔 郝丽莎
近日,山西省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业务培训交流活动在我市举办,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整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63万人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为服务好外出务工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我市从2017年起实施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截至4月初,我市在省外建立了403个服务站,其中,18个省级服务站、43个市级服务站,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劳务输出、权益维护等服务。同时,各级人社部门不断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帮助不同群体通过走出去实现稳定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
春节后劳务输出忙 记者 茹雅 摄
省外就业有门路
劳动力资源丰富、技能培训扎实、就业平台多、务工人员闯劲足、劳务协作机制成熟、就业观念开放,这些都是我市开展劳务输出的明显优势。
依托这些优势,我市充分发挥各个平台作用,为外出务工人员开拓了一条条就业增收路,有力推动了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与合理流动。
市民齐女士通过零工市场平台在江苏省一家企业顺利上岗,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在校园招聘会上与外地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青年小贾在“万荣海员”劳务品牌负责人带领下开启国际就业之旅……
省市级服务站、公益性零工市场、人力资源协会、人力资源产业园、劳务品牌和劳务协作基地、乡镇(社区)就业服务站等就业服务平台,都常态化为群众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春季行动等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为群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外地用工企业的机会。
据统计,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637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25.62万个,促成劳动力转移就业2.82万人。近3年,运城零工市场、“万荣人”劳务协作基地、平陆利丰职业培训学校、运城市英才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等9个省级劳务协作基地,输送外出就业51万余人次。
暖心护送助团圆 记者 薛俊 摄
身处他乡有底气
就业门路有了,如何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异乡稳得住、更安心?暖心后续服务为老乡们提供了保障。
我市人社部门积极推进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建设,并依托该平台,坚持抓好日常管理、开展督导检查、举办各类活动、广泛宣传政策等,扎实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截至4月初,我市共18个省级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43个市级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实名制累计录入并服务外出务工人员3.9万人,征集就业岗位4万余个。
自建站以来,各服务站积极发挥作用,履行工作职责,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上海服务站为运城籍务工人员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帮助他们成功讨回押金;义乌服务站帮助骨折的务工人员讨要住院费和护工费;深圳服务站组织在粤务工人员参加“冬至饺子宴”,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以及家的温暖……这些都让在外运城人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到“异乡有依靠”,安心扎根就业。
此外,我市各级政府部门还“走出去”,前往外地慰问,鼓励他们安心务工,努力学习本领。同时,还开展各项关心关爱活动,为他们的家人送温暖、送关爱,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例如,市人社局曾为外出务工人员送上慰问品;永济市连续多年在暑假、寒假护送“小候鸟”前往外地和父母团圆;万荣县人社部门有关人员曾赴福建省泉州市海事学校看望学员等,都让外出务工人员他乡就业更有底气。
招聘会送岗到身边 记者 茹雅 摄
政企联动好发展
新春刚过,省政府驻天津办事处与运城市人社局就劳务协作、劳务品牌合作召开交流座谈并签署《劳务协作合作协议》,联动环渤海地区5家企业与我市4家企业,促进了两地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广州办事处与我市6家省级劳务品牌开展合作洽谈,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参会的劳务品牌负责人表示,他们会积极建设劳务品牌,提升口碑和影响力,将更多的技能人才输送至全国市场,为务工人员开启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将为技能人才提供配套的职业规划和后续技能升级指导,让他们从“有活干”跨越到“干得好”。
同时,近年来,我市创新“政府主导+市场配合”模式,系统性推进劳务协作,促成就业供需主体精准对接,共开展省际劳务协作座谈会40余次,签订劳务协作协议20余份,校企合作4次,签订合作协议12份。
劳务协作不仅能“送出去”就业,更能“带回来”发展。跨区域流动让劳动者积累了大量技能与经验,他们既可扎根外地发展,也能返乡就业创业。这样的“双向赋能”让劳动者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记者手记
近年来,我市外出务工领域成绩亮眼,这是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群众共同绘就的生动图景。
这其中,政府主动作为,通过服务站、零工市场等平台为群众就业增收搭建了政策扶持、供需对接、技能培训等桥梁,用惠民举措为务工人员铺就了顺畅的就业路。
同时,专业机构的优质服务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劳务中介、人力资源协会等组织作为纽带,连接起了政府政策与市场需求,推动了区域间的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
此外,运城人自身敢闯敢拼的劲头,也是推动劳务输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亲人的期待,在他乡用奋斗诠释着拼搏精神,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精彩人生,也让运城人在外留下了沉甸甸的好口碑。
记者 范楚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