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米齐子”
□曾五元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我的家乡新绛阳王、万安一带,人们将面条称为“齐子”,尤其是喜欢吃“米齐子”。“米齐子”是新绛县汾南地区男女老少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其特点是色香味俱佳,劲道、滑爽,咸酸可口、鲜香软糯,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不论哪家哪户,遇到红白事,办事当天早上都会请亲朋好友吃一顿“米齐子”。至今,在汾南地区的许多村庄还延续着这个习俗。
新绛“米齐子”就是在煮好的米汤里面煮面条,加上白豆、豆腐、白萝卜、红萝卜,再用热油烹调姜末、蒜片、葱花,倒入锅里,加入食盐、鸡精等调料,然后再倒入汾南人自酿的柿子醋,连吃带喝,美味十足。小时候,我常常跟随大人们到亲戚和邻居家吃“米齐子”,吃起来香香的、酸酸的,仿佛有小精灵在自己舌尖舞蹈似的,让人回味无穷。
说起“米齐子”,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俗话说:“冬天冷不冷,就看十月初九。”1987年农历十月初九正是我结婚的日子。结婚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但到了深夜,突然大雪纷飞。结婚当天早上六点半左右,父亲将我叫醒,我走到院子里和父亲、哥哥们配合做饭师傅,拿火柱捅开师傅前天用砖和泥垒好的3个旋风炉子,放入适量兰炭,将铁锅抬上去,加水。接着,母亲和嫂子们将淘洗干净的小米和提前泡好的白豆倒入冷水锅中,让其慢慢熬煮。
到了七点左右,村里帮忙的人陆续来到家里,一起准备小菜,即油烧辣椒、拌咸菜丝、拌红萝卜丝、霸王菜。等小米汤煮至浓稠、白豆熟透后,哥哥们将两口大锅逐个抬放在地上。嫂子们将从面条加工厂取回的细面条均匀撒入剩下的一口大锅中,并放入豆腐条、白萝卜条、红萝卜条。与此同时,师傅也把炒锅放在炉子上,炒“米齐子”所需的调料。经过三翻两煮,面条熟了,师傅把炒香的葱姜蒜片及食盐、鸡精等调料,倒入煮沸的锅里并立即盖上锅盖,锅里传来一片“滋啦”声,扑鼻的香味也随之溢出。最后再倒入汾南人自酿的柿子醋,撒上一把香菜段,使味道更加浓香。这样,“米齐子”就做好了,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富有营养。
将“米齐子”端下火,就可以开吃了。七八个人围坐一桌,先给每桌摆上4个小菜,外加一盘汾南白馍片,随即将一盘热腾腾的“米齐子”端上桌。食欲大增的人们就着桌子上的小菜,大口大口地吃着、喝着“米齐子”,一碗不够,就再盛一碗。虽然天气寒冷,但吃过“米齐子”,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
1986年,我来到新绛县古交乡上班,两年后又到当时的新绛县委组织部工作,一晃3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每逢亲戚朋友家中请客,我都会早早赶过去,美美地吃上两三碗“米齐子”。可以说,偶有一尝,情思满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在做“米齐子”时还会放一些猪肉丝、油炸豆腐丝等。这样一来,“米齐子”的味道更加美味,让人难以忘怀。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管生活条件如何改善,我都忘不了家乡的那一碗“米齐子”,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一种习俗,更成为我的乡愁的一种寄托。
月是故乡明,味是家乡浓。家乡是我心神向往的地方,永远是我梦中的天堂。家乡的“米齐子”,有着家乡的气息,更有着家乡的情感。我爱家乡的“米齐子”,更爱我的家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