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搭子”——年轻人之间的新型社交

□杨颖琦

“周末想去探店,求户外搭子”“饭搭子离职了,比失恋还痛苦”“今晚七点羽毛球课,不见不散”……

最近一段时间,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一种“搭子社交”。吃饭有口味相同的“饭搭子”,学习有相互鼓励的“学习搭子”,旅游有兴趣相投的“旅游搭子”,甚至还有“减肥搭子”“逛街搭子”“观影搭子”……通过社交平台,年轻人万事皆可搭。

“搭子”一词源于上海方言,意思是“一起打牌的人”,如今却成为年轻人之间的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它通常是指年轻人之间因为一个共同的兴趣和目的而临时组成的社交圈,这种关系介于朋友和同事之间,主要强调行为上的陪伴,而不是情感上的深度交流。“搭子”双方既能互相勉励、彼此为伴,共同分享完成某项任务的快乐,又能保持较为清晰的边界感和分寸感,不会造成太大的社交压力。因此,在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状态下,“搭子”作为一种主打精准陪伴且不过分亲密的“浅社交”,越来越受到当代年轻人的欢迎。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朋,前往陌生的城市求学、工作。而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搭子社交”也许就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新的选择。和“搭子”相处既能享受彼此的陪伴,又不用投入过多情感,社交结束后各自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能够有效地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孤独感。

在传统的社交关系模式中,我们通常会基于血缘、地缘等关系,在已有的熟人关系网中选择自己的朋友,在相处中慢慢进行性格、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筛选。但在搭子关系中,大家将生活领域精准细化成不同板块,再“打包”分配给不同的人选。这种分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年轻人打破了自己的社交圈层,触摸到更广阔的世界。

其实,从形式上看,我们对“搭子”并不陌生。小时候,下课铃响一起手拉手去洗手间的陪伴感,放学时一起骑车走夜路的安全感……只是在越来越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里,人们越来越缺乏热情和精力去经营亲密关系,与“附近”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淡。人的本质还是社会性的,需要与人建立联结,避免孤独。所以,年轻人在失去“附近关系”后,转向“搭子”这种基于自我选择的、有边界感的社交方式,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淡化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

不论是传统社交,还是“搭子”社交,都是我们向亲密关系迈出的第一步。春光正好,找一个“搭子”去探索一下外面的世界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