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墓:“纸神”蔡侯在河东的物证

□郝晓苏

蔡伦像 (资料图)

蔡伦(公元63年~公元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先后任小黄门,升中常侍兼尚方令,转长乐太仆,功封龙亭侯。其发明的“蔡侯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而名重千古,妇孺皆知。

但蔡伦故里究竟在何处?墓葬在哪儿?时人仍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为厘清事实,笔者近年来赴北京、太原、湖南等地,查阅了多部史志资料,到运城市盐湖区王范村和湖南省耒阳市蔡伦故里进行了实地考察。

蔡伦曾经寓居安邑

经过笔者多方考证,蔡伦曾寓居安邑,其依据如下:

(一)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刻本《山西通志》卷之二十“人物”中“寓贤”条目有载:“蔡伦,耒阳人,汉黄门,始作纸,侨居安邑,张董里有墓。”

(二)首创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第一部《安邑县志》(明耿启、曹于汴纂修)卷之二“古迹”条目中载:“蔡伦墓在张董里。”卷之七,人物“寓贤”条目中载:“汉,蔡伦,耒阳人,为汉黄门,有才学,以古书契用竹简,中古用练帛,伦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为纸,后寓居本县,卒葬于张董里。”

(三)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版《平阳府志》(孔尚任总篆)·卷三十二·陵墓在安邑县条目下载:“汉黄门蔡伦墓,在张董村。”在“寓贤”条目中载:“蔡伦,桂阳人。和帝时为中常侍,有才学,以古书契用竹简,中古用练帛,因取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为纸,天下便之。曾寓居安邑,张董里有墓。”

(四)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乾隆解州安邑县志》(言如泗修,吕临、郑必扬纂)卷之十一“古迹”条目中载:“汉尚方令蔡伦墓,在张董村。相传伦寓居本县,卒葬于此。”卷之十六“杂志”条目中载:“汉蔡伦,耒阳人,为汉黄门,有才学。以古书契用竹简,中古用练帛,伦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为纸。后寓居本县,卒葬于张董里。旧志。”

(五)民国二十三年(1934)《安邑县志》(景梅九纂修)卷十“方外流寓附”中载:“蔡伦,耒阳人,为汉黄门,有才学。以古书契用竹简,中古用练帛,伦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为纸。后寓居本县。卒,葬于张董里。旧志。”卷十二“陵墓”条目中载:“汉尚方令蔡伦墓,在县北张董村。伦于后汉时为造纸鼻祖,寓居本县,卒葬于是。”

运城市盐湖区王范村有蔡伦墓、蔡伦祠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东汉安帝时期的安邑县张董里管辖着现今的王范村。史志记载:“蔡伦寓居安邑,卒葬于张董里。”实际是指蔡伦卒葬于张董里的王范村。笔者近年来多次到运城市盐湖区王范村实地考证,亲自走访了多名村干部和老年人,现场观察和抄录了蔡伦墓碑等文物。截至目前,王范村仍完整地保存着蔡伦墓、蔡伦碑、蔡伦沟。蔡伦祠和“蔡伦故里”匾额已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拆毁,但其具体位置,王范村民都能明确指认。

蔡伦墓

蔡伦墓位于盐湖区王范乡王范村西南200米,距离运城市区25公里。蔡伦墓共有文物3处,包括封土堆一座、碑楼一座、碑刻一通,现存地表圆形封土堆,直径11米,高3米。墓前有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建的碑楼一座,内置墓碑一通,上刻“汉尚方令蔡侯讳伦字敬仲墓”。碑楼前有香炉、香案。1962年,蔡伦墓被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新公布。

蔡伦碑位于王范乡王范村西的丁字路口,是一座建造于清嘉庆元年、高达7米的“前民利用”碑楼。石碑上刻有“汉龙亭侯造纸蔡伦墓”9个大字,碑背面刻有碑文。1962年,蔡伦碑被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新公布,现仍被盐湖区文旅局巡查监管。

蔡伦碑及其文物保护标志碑

蔡伦沟在王范村西南约150米,南北走向,沟长不到500米,因蔡伦墓在沟西坡上建造,故村民称其为蔡伦沟。

蔡伦祠位于王范村南,蔡伦祠坐南朝北,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毁。因当时拆迁没有留意梁记文字,祠堂何时创建,已无从稽考。

以前,在王范村南北街北门的木牌楼上,曾悬挂有“蔡伦故里”的匾额一块,20世纪60年代拓宽道路时被拆除。王范村现年88岁高龄的段时序老人及76岁的彭安稳先生等多位老年人都介绍说,他们亲眼见过此牌匾,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

据王范村文化站管理员、75岁的退休中学教师樊培学介绍,王范村千百年来一直继承着蔡伦留传下来的造纸技术,尤其是王范村的毛纸,更是一款远近闻名的名优特产。直到20世纪80年代,王范村还有五六家毛纸作坊,作为生产队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

总之,有诸多史志文献记载,又有墓碑等文物存世,蔡伦曾经寓居安邑、并卒葬于张董里的王范村,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原运城市(县级)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专家霍子江先生考证,认为运城市王范村西南坡的蔡伦墓,是蔡伦的葬身之地。

全国3处蔡伦祠、蔡伦墓的相关解析

据笔者查证,目前,全国主要有3处蔡伦祠、蔡伦墓等纪念建筑,分别是湖南衡阳的耒阳市、陕西汉中市洋县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王范村。3处都有蔡伦祠和蔡伦墓,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019年11月21日,笔者专程赴湖南省衡阳市,亲自到位于耒阳市城南人民路的蔡伦纪念园,进行参观考察。据《耒阳县志》载:“原为蔡伦故宅。”蔡伦于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诞生于此,于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离开家乡到洛阳入宫为宦,其后还曾经返回故里省亲,传授造纸技术。家乡人为纪念蔡伦功德,于南北朝时期将其故宅改为蔡侯庙。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蔡侯庙,将大门石额改书为“蔡侯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伦墓紧临蔡侯祠,墓前建有祭亭一座,立墓碑一通。墓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的“蔡伦之墓”,背面刻有2000年9月8日耒阳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据蔡侯祠内展板显示及讲解员明确介绍,耒阳蔡伦墓为衣冠冢,是家乡人为纪念蔡伦而建。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蔡侯祠,位于洋县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铺镇,在镇南200米处。蔡侯祠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御书的“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左侧墙壁上绘有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时的谢恩图壁画。据史籍记载,汉安帝刘祜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邓太后封蔡伦于龙亭铺镇,封邑300户。蔡伦墓居蔡侯祠之北,墓冢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墓前有3通石碑并立,正中为楷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右碑楷书“汉龙亭侯蔡公伦墓”,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秋洋县知县崔象豫所立;左碑楷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是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七月,县知事姚诚立所立。据洋县蔡侯祠导游讲解,此地为蔡伦的长眠之地。

综上所述,湖南省耒阳市是蔡伦的故里,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是蔡伦的封地,山西省运城市王范村是蔡伦晚年寓居之地,为了纪念、祭祀蔡伦,3个地方都有蔡伦(侯)祠和蔡伦墓,均合情合理,也顺理成章。而且三地均有史志记载和文物遗存,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实为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应依法加强保护。

现在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是这3处蔡伦墓,何处是衣冠冢,哪个是真身墓?其中,湖南耒阳市蔡伦墓目前已明确定论为衣冠冢,仅剩下陕西洋县蔡伦墓与山西运城蔡伦墓各执一说,且都有一定的依据。2018年,陕西省洋县政协领导和专家学者曾到访运城市盐湖区政协,并共赴王范村蔡伦墓、碑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起交流探讨。鉴于目前主要史籍文献《后汉书·蔡伦传》《东观汉记》中均没有蔡伦卒葬过程具体细节的详细记载,因此仍然不能给出一个公断。笔者认为,按照修志原则,可将陕西洋县和山西运城两地蔡伦墓的文物史料并存记载,以备参考,待今后考古发现新的证据后,再最终定论无妨。

缅怀蔡伦功德,弘扬蔡伦文化

观乎蔡伦一生,处世尽心,为人敦慎,勤奋好学,勇于创新,超凡睿智,启废成珍,终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首创旷世之新纸,代重简贵缣而用之,“全国莫不从用焉”,天下盛传,造福人类。赫赫纸功远超于纸,追思人类文明之传播,全仗蔡侯纸之流长。试看古埃及之纸草,古巴比伦之泥版,古印度之贝叶,古欧洲之羊皮,终为史溃而湮灭,唯有蔡侯纸托载文明,至今世界亦然。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列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因此,讲好蔡伦故事,弘扬蔡伦创新精神,也必将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实现新时代文化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