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照登】晨报搭桥, 五十年师生喜相逢
黄河晨报编辑部:
2017年9月18日,我在《黄河晨报》“心灵家园”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老师陈北郊》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陈北郊老师的思念之情。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让我联系上了陈北郊老师,这是《黄河晨报》带给我的惊喜。
陈北郊是我在太原第一化工学校读书时的语文老师,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深得学生的敬重和喜爱。1962年7月,我从该校毕业,在太原工作的十年里曾看望过老师几次。1972年我调到原运城地区绛县工作后再也没有陈老师的消息。年已80虚岁的我回忆过去,很是想念50多年前曾谆谆教导、关心过我的陈老师。
文章见报不久,我就接到了在运城生活的老校友晋永太的电话。我俩相约见了面,老校友相见格外亲,他说我的文章他看到了,他也想寻找我们共同的恩师陈北郊。
原来,连续订阅11年《黄河晨报》的晋永太在晨报看到《老师陈北郊》这篇文章后,心情特别激动,马上致电晨报热线和版面编辑,找到了我的联系电话,随后联系上了我。我俩取得联系后,晋永太将我的文章发到他的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众多老校友的关注,尤其在运城市生活的5位校友,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陈北郊老师。
4月初,晋永太联系上他太原的同班同学李世钥,托她寻找陈老师。李世钥退休前是某学院工会主席,她发挥自己做群众工作、消息通、人脉广的优势,经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陈老师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
4月8日上午,在我家,我和晋永太同在太原的恩师陈北郊进行了网络视频。当我们在屏幕上见到已阔别50多年的陈老师时,老泪纵横。我们与陈老师互诉离别之情,陈老师九十高龄,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清晰。在我毕业17年后,陈老师被调到山西大学中文系教古汉语。1990年退休,他退而不休,先后出版了《汉语语讳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被中国社科院等多家图书馆收藏)、《韵脚词典》(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等著作。
这次与陈老师的网络视频,让我们这些学生倍受鼓舞。老师年事已高,但仍然热爱生活,笔耕不辍,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由衷地想对老师说:“谢谢您,陈老师,请保重。”
而能促成这次相逢的,是《黄河晨报》,在此,我们还想说的是:“谢谢你,《黄河晨报》。”
运城市民 王华明
20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