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与时俱进 浓墨重彩 绘就运城农业农村好“丰”景

​——2022年运城市农业农村工作回眸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1-19

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屈 博 胡汉宜 李樊军

2022大国农匠·面花制作大赛暨第二届运城小麦文化节推介与颁奖大会现场

站在2023年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回望2022年——

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强化“五化”发展,推进“三强一增”,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市农业农村局胸怀“国之大者”,全力应对罕见秋汛影响,加快推进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这一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特”“优”战略,强化项目支撑,一批批“国字号”“省字号”项目落地实施,在促进产业转型上取得丰硕成果;

这一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化农业改革,大胆尝试,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农业托管全面推进,一项项创新举措被国家、省政府通报表扬;

这一年,市农业农村局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再交一份“丰收答卷”。

一组数据

充分彰显运城农业的责任担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调研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聚焦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政策,强化稳产保供,推进特色转型,促进产业融合,全市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展现出运城农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夏粮喜获丰收

2022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421.2万亩,总产13.64亿公斤;秋粮收获面积387.3万亩,总产15.17亿公斤。全年粮食面积完成808.5万亩,同比增长0.45%;总产28.81亿公斤,同比增长3.35%。全年蔬菜播种面积80.3万亩,同比增长4.28%,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5.77%;水果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49万亩、550万吨;生猪出栏500万头,同比增长31%;水产品产量2.6万吨,同比增长8.2%。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508.92亿元,同比增长18.66%;一产增加值完成3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3元;粮果菜畜等主要农产品除满足全市人民消费外,56%以上的小麦,80%以上的蔬菜、鸡蛋,90%以上的干鲜果贡献全国、全省各大市场……这一组组鲜活数据的背后,是运城“三农”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辛勤付出,体现着农业大市的责任与担当。

十项工程

有效夯实运城农业的发展基础

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举措都牵动着国计民生。

为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推进“十大工程”,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深入推进粮食安全工程。重点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5万亩,核心示范区全年粮食平均亩产883.9公斤,总产9.3亿公斤;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完成67万亩,占全省的21.2%;争取有机旱作小麦生产基地2个、科研示范基地2个;大力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提早增次”,充分发挥“三队”包联作用,开展“科技壮苗”行动,小麦最高亩产达834.78公斤,刷新全市高产纪录;完成12.1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复合种植取得初步成效,运城夏粮丰收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

蔬菜大棚实现智慧化作业

——深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工程。新建(改建)设施蔬菜基地1万亩,新发展特色露地蔬菜1万亩,新增集约化育苗面积1.5万平方米。夏县世邦农业入选全国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推荐夏县和新绛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项目。

规模化养殖成为我市畜牧业经济“引擎”

——深入推进养殖产业提质工程。闻喜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永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名单;临猗丰淋牧业有限公司(东村第六养殖场)、闻喜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八场)入选2022年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永济超人奶业入选省级动物疫病(布病)净化场;山西晋龙集团和山西大象农牧集团自建项目入选省级扶持名单。在永济、芮城创建4个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总投资18.9亿元的盐湖区海大养殖项目有序推进;在全省动物防疫、动物检疫职业技能竞赛上,运城代表队荣获检疫项目团体二等奖、防疫项目团体三等奖。

——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工程。万荣县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临猗县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居地级市之首;芮城风陵渡镇获批2022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临猗县庙上乡(冬枣)、北辛乡(苹果)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临猗县北辛乡获批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三队”包联专家团队深入基层指导生产

——深入推进科技强农建设工程。争取880万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30个科技示范基地,扶植23个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招聘39名特聘农技员,发布农业主导品种63个、主推技术44项,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6%;培育高素质农民8700人;“固氮鱼腥藻和蛋白小球藻富藻技术和产品及其在山楂绿色栽培上的应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经济效益16.8亿元。

“运农优品”农产品展销中心揭牌运营

——深入推进品牌强农建设工程。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102个,累计达201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14个,占全省34.1%,累计达39个;新获证“圳品”产品19个,占全省新增数量37.2%,“圳品”数量累计27个,数量由2021年的全省第三晋位到全省第一;获评“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7个。与此同时,推动“万荣苹果”成功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为全省仅有的三个入选产品之一;在“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会上,“运城苹果”“临猗苹果”“万荣苹果”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别以70.34亿元、53.54亿元、36.5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47、第66、第96位,成功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运城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地市,入榜产品数量、位次、价值均创我市历史最新纪录;建设运营“运农优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运农优品”品牌,全市逐步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格局,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深入推进机械强农建设工程。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7%,超出全省2.3个百分点、全国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耕种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98%。全力推进盐湖区“机田证”一体化项目。我市芮城苹果、万荣桃园机械化生产模式被推介为全国第二批特色经济作物适宜品种典型案例。

——深入推进种业强市建设工程。围绕种业“一核心五基地”,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企业扶优扶强、种业提升项目建设等行动,制定印发《运城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办法》,落实国家、省区域试验任务42个区组、436个品种,建立省级小麦展示示范点14个、市级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试验点12个。新审定品种7个(小麦:先基99、徽妍1308、临麦5036,共3个,玉米:联增2000、联增3000、恒科12、恒科22,共4个),玉米品种瑞普909单品推广面积超3000万亩。我市“国家特色种源良种攻关项目(西葫芦)”是全国良种攻关64个项目之一,也是全国唯一西葫芦特色种源攻关项目。平陆水化柿被推荐为“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全市新增4个国家级种业基地,分别是万荣国家级药材(柴胡)区域性良繁基地县、长荣农科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运城晋南牛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国家级保种场、三联种业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国家级种业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粮果菜畜渔”五大种业基地齐头并进的格局。

水产养殖迎来大丰收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创建1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永济市)和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芮城县、盐湖区、万荣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3%。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名单(全省仅4家入选),3家主体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争取4个部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闻喜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盐湖、临猗获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试点,河津市获批国家级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芮城县陌南镇庄上自然村建成了由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联合授牌的“中国零碳村镇项目示范村”,是国内首个农村“光储直柔”新能源综合示范应用项目。

——深入推进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工程。全力推进实施“3661”工程建设(“3”即全面推进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个“6”即1个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1个国家晋南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6个重点项目,第二个“6”即有机旱作、绿色瓜菜、优质苹果、特色小水果、道地中药材、绿色养殖6大产业基地,“1”即峨嵋岭美丽宜居乡村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全年共谋划实施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项目38个,总投资43.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2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均已开工,完成投资15.63亿元,完成率85.9%。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项目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主办的《山西信息》专题刊发。

四大行动

全面提升运城农村的丰富内涵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域推进、多管齐下。

一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重点,开展喜迎二十大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清拆改种建”五大重点工作,完成户厕改造5.3万座、生活污水治理106个村,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21.8%;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二是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按照梯次布局、串点连线、连片打造整体思路,规划建设25个、覆盖154个乡村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片。芮城县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县推进项目2000万元,盐湖区王过村、稷山县姚村成功获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共8个),万荣县庙前村、盐湖区西张耿村等7个乡村成功入选“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永济、芮城、万荣3县(市)5条美丽乡村景点线路成功入选“山西省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

三是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数字乡村建设、农网巩固提升、乡村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全市“四好农村路”总里程14341公里,农村集中供水水费收缴96%以上,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全市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106个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

“宪法进农村”主题宣传活动

四是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重点开展党史教育、主题宣讲等活动,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星级文明户创建,共创建全国、省、市、县级文明村镇1730个,星级文明户73万户,占全市家庭总户数量61.47%。持续推进婚俗改革、殡葬综合改革,倡导文明、绿色祭扫,实现“一约五会”全覆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六项改革

持续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

聚焦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难题,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改革创新,做到“三个聚力”,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搭建一个平台。打造并运营全国首家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全市217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440家家庭农场、430个合作社、82家涉农企业、85万农户入驻平台,中行、农行、工行等6家银行机构在平台发布信贷产品134款,累计授信60笔、额度3317万元,平台移动端“春耕App”已面向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推广应用,85万农户已安装并进行了实名认证。

——推进两项试点。积极在绛县横水镇居太村开展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永济、芮城和新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永济完成农民持有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试点,芮城和新绛完成农民持有集体资产股份继承和有偿退出试点工作。

——落实三个项目。坚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放松,全市217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78亿元,村均收入54.2万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100%,其中,有产业经营性收入村1840个,占比84.68%;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659个,占比30.33%。坚持深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率先在全省打造以农户为主导、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围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提供三大服务的新模式。争取资金2819万元,完成托管服务面积36万亩,完成率100%,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约600万亩,带动农民60万余户,相关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并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坚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倍增提升行动,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级试点1个、省级试点5个、市级试点4个,推荐申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3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3家(累计获评147家),全市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5万余家和8412家,永济市被评为2022年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全年增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认定108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累计达7家,省级龙头企业累计达111家,市级龙头企业累计达336家,全省排名第一,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四个机制

全力构建运城农业的保障体系

高效健全的机制,是实现稳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健全四个机制,全力构建运城农业的保障体系。

一是高位推动机制。各级领导关心重视我市农业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省委书记蓝佛安、省委副书记商黎光等领导先后来我市调研指导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等工作,对我市农业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肯定。武维华副委员长对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特优高效发展给予肯定。马有祥副部长对我市全力以赴稳面积、多措并举抓田管、千方百计转壮苗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蓝佛安书记对我市麦种培育、小麦标准化种植及田间管理、品牌建设、企业助农等典型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商黎光副书记对我市“三农”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对我市夏收、夏种及小麦机收减损等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种业强市建设大会、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重要会议,对推进乡村振兴、一产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推进。

二是政策撬动机制。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运城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运城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工作任务、实施路径,为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是金融驱动机制。为期两年的市级创新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圆满收官,是全省首家由市级自主推动实施的指数型保险试点工作。与市财政局、市银保监分局、市气象局及相关保险业金融机构等密切协作,取得了政策性生猪期货指数保险8.24万头、水果低温气象指数保险0.03万亩、小麦制种指数保险1.43万亩的亮眼成绩。在强化与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大型银行合作的基础上,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运城市分行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农业融资保障与服务工作专班,建立融资推进工作机制,着力搭建运城农牧渔业政策性资金吸纳平台。

四是项目带动机制。将重点工作工程化、项目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典型创建和重点项目,共谋划运城市中华鳖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河津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南果”平台交易中心(一期)、盐湖区酥梨产业园等项目96个,完成投资38.2亿元;开展精准招商,利用运城小麦文化节等重大活动的影响力推动产业招商,全年对接企业117家、产业项目57个、总投资145.8亿元,其中运城海晟源新能源数字化盐碱渔业养殖产业园、临猗国家果业公园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达54.84亿元。深化省校合作,先后打造农产品供应基地30个,输送各大高校特优农产品6500吨、价值达6900万元,建立博士工作站5个,先后与中国人大、中国农大、华中农大、山西农大等4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不断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重大活动

不断擦亮运城农业的亮丽名片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组织好重大节庆活动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驱动农业产业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022大国农匠·面花制作大赛暨第二届运城小麦文化节,“庆丰收 迎盛会 品优品 谋发展 共致富”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运城活动,全省渔业增殖放流,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抗疫助农暖心行动”,“文化搭台 产业唱戏”系列惠农直播,“宪法进农村”主题宣传,市农业农村局与华远陆港一亩田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暨“运农优品”南宁首发式等重大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运城小麦文化节与大国农匠·面花制作大赛合并举办,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名单,活动期间在线观看人数达1300万人次,进一步扩大运城小麦文化、“运城面粉”品牌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成为我市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积极与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联合开展“文化搭台 产业唱戏”惠农直播活动,将“直播间”搬进种植基地、生产车间、美丽乡村等现场,各类“特”“优”农产品通过屏幕一一呈现在消费者眼前;与全省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互联网企业华远陆港一亩田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精准对接、密切合作,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中,开辟出更多的流通新渠道,做好运城“土特产”文章,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累累硕果

聚力打造运城农业的标杆典型

时光见证前行的步伐,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考核中,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和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2项专项考核均为“优秀”等次;2020年度—2021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市农业农村局党建工作、发展任务、专项工作3项考核全部被评为“优秀”等次;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争取上级投资上,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

“运农优品”首发广西南宁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开展国家、省级典型创建,全年共争取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农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国字号”项目24类48个,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引擎”。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伴随着不断增长的数据、高效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的工程、出彩出色的活动、锐意创新的改革和崇高辉煌的荣誉,2022年,运城农业农村在绘就浓墨重彩好“丰”景的同时,也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底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本篇图片均由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