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让故事的“红色”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写在《百年筑梦——河东红色故事》出版之际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25

□李文

历史是不能复制的,但我们应敬畏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洪流中,文学作品总是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折射出每个历史时空的深刻印记。

时至今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风”的强劲,按照马克思所期待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红色故事,其所承载的理想与信念有一份沉甸甸的时代力量。不断创作审美价值和信仰价值高度统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

河东故事的“红色”讲述,无疑为我们呈现了历史的温度。人类是生活在故事中的。我们用故事去思考、去记忆,开启大脑和心智,将经验转化为一个个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传递信息是最值得信赖的一种方式。

《百年筑梦——河东红色故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河东英烈人物为历史坐标,史实丰富准确,铺展人物风貌,讲好红色故事,尽可能还原历史、讴歌时代。打虎斗狼、毁家纾难、出生入死的勇斗、智胜,为受众还原了时代格局中的英雄智慧和奋斗精神。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就在我们身边。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的乡邻、亲友甚至祖父母。因此,故事与我们特别贴近,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激发我们的热情。

故事的“红色”标示彰显了博大的情怀。重温红色故事,缅怀英烈前辈,继承红色传统,不是为了回归过去,而是为了前行。

河东故事的“红色”讲述,为我们展现了文明向前“中国方案”的书写情怀。进入新时代,文学作品的叙事伦理应该打破西式人性观和好莱坞英雄模式的影响。战争历史的文学叙事应重新高扬中国式的人性与英雄性。即在个人英雄之外,应该高扬追求崇高、不惧牺牲、敬畏使命职责的英雄主义和无数人共同协作的英雄情怀,应该重塑和致敬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道德意识和伦理情怀。

《百年筑梦——河东红色故事》的故事构成来自历史天空下小人物的故事,但超越个体的命运关照之上,河东红色故事中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为我们呈现了战争的残酷、英雄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

故事的“红色”传颂传递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文学艺术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故事具备某种回归的力量,当今社会画卷历史也是故事层层叠加的历史,从更高的维度讲故事是中华文明向下一代传递知识、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方式。红色故事体现了内容的严肃性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文学作品中讲述的党史、新中国史和人民奋斗史交相辉映,照亮了民族独立解放、赢得幸福生活的进程。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闪耀着理想的光芒、信念的力量。品味这些红色经典,感悟红色信仰的力量,用英雄的精神内核激励青年一代,培塑爱国情怀关注内心,培养爱国、坚韧、勇敢的品格,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我们都任重而道远。

河东故事的“红色”基因是对中国现当代革命文学传统生动的回顾和丰富。它有益于人们在重温经典的同时,铭记历史,锻造信念,激发热情,凝聚奋斗的力量。它激励我们在同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的对话中,不断获取新的智慧。

《百年筑梦——河东红色故事》用朴实通俗的叙事方式,将党的优秀传统、光辉历程及河东先烈主要事迹呈现于读者面前,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主旋律,他们超越个体、超越死亡、超越极限的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表现出崇高美学的极致追求。崇高的力量在于,能够克服甚至超越人性平凡,将个体生命与国家利益、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勾连起来,读者在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同时,怀着对个体命运遭际的同情与关切,最终移情,从而完成自己对宏阔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笔墨当随时代”,有信念和信仰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给予这个时代、给予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鼓舞和情感支撑的精神食粮。红色基因是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智慧结晶,它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信仰追求以及精神境界的结合。让历史的血脉在当代人的身上流淌下去。

重视“红色”传统文化,以开阔的胸襟吸收内化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形成“中国式”的审美品格,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丰盈,真正扛起社会责任的旗帜,当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