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校村合作兴山庄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22

记者 范 娜 通讯员 陈建中

“感谢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运城农职院’),我们圢坂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帮扶。自结对以来,他们用心用情用力,待村民比亲人还亲,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垣曲县古城镇圢坂村党支部书记周俊杰动容地说。

今年年初,运城农职院精心选派具备涉农专业技术特长、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迅速投入岗位,确保在新的发展阶段,帮扶工作不脱节,帮扶责任不缺位,帮扶力度不减弱,让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在圢坂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铿锵奏响。

扶植香菇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在乡邻的帮助下,第五棚菇已经全部采摘完毕。今年花菇多,出菇均匀,应该不愁销路。”圢坂村香菇种植户郑岁平兴奋地向我们介绍。

圢坂村位于沇西河西衅,距县城36公里,向北5公里与历山镇宋家湾相连。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766户2198人,耕地面积3600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全面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运城农职院精准施策,自2019年开始,鼓励村民种植大棚香菇,以产业带动全体村民致富。

郑岁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年来,他们家从起初的2个大棚1万个菌棒,发展到如今的6个大棚3.4万个菌棒,种植管理技术也日趋成熟。“1个菌棒能生产两斤多香菇,除去成本,至少能赚两三元钱,这样算下来,6个大棚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还能带动10余人就近务工。”郑岁平高兴地说。

去年,运城农职院利用帮扶资金,给村里配备了冷库和烘干机。今年,学校又自筹8万元帮村里扩建了一栋高标准的香菇大棚,购买了5万元菌棒,帮村民把产业做强做大。

“香菇产业能有今天的发展,我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必须感谢他们。”站在刚买的越野车旁,望着忙忙碌碌采摘香菇的乡邻、运送香菇的小推车,郑岁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薄弱,直接影响群众就业和增收致富,影响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影响村集体的收入。只有让乡村产业真正兴旺起来,农民群众才能实现长久增收致富,才能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运城农职院党委书记张作伟说,圢坂村的香菇产业发展势头这么好,学校还要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推动香菇产业发展。

开展文化帮扶

为乡村振兴输血铸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2021年以来,运城农职院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帮扶,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用文化为乡村振兴输血铸魂,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涵养文明乡风。

派出文艺骨干,帮助组建圢坂村锣鼓队。学院舞乐指挥、图书馆馆长贾晓霞入村组织排练,聘请新绛县专业锣鼓指导老师现场示范教学,为党的百年生日献上了精彩的鼓乐节目《筑梦中国》,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活动氛围,又让刚合并的圢坂村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利用学院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组织思政部教师入村,对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在村党员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集中辅导,并发放学院自编党史资料,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助老活动,学校班子成员集体入村,与老人们一起欢度节日,并拿出5000元慰问老人,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运城农职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帮扶,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注入源源不竭的文化力量,有力推动了圢坂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时刻关注民生

筑牢防返贫底线

今年8月份以来,阴雨连绵,沇西河河水猛涨,圢坂村遭遇多年未遇的水灾,不少窑洞受损,出现裂缝和塌陷,玉米倒伏,不能及时收获,造成减产或品质劣变;冬桃不能及时出售,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运城农职院立即召开党委会,安排实施灾后帮扶,并拿出5000元救助资金,帮助受灾困难户恢复生产。

“我家栽植冬桃5亩,去年零星挂果,果肉口感和销售价格都不错,于是今年加大投资,亩投资3000元左右,不料连续阴雨造成落果严重,果面着色差、果锈大,商品率低,导致无人上门收购。眼看小麦播种在即,种子和化肥钱没有着落,运城农职院及时开展消费扶困活动,帮助售出4000多斤冬桃,真的是雪中送炭,帮助我家渡过了难关。”桃农马平选感激地说。

除了帮村民灾后重建,圢坂村的民生问题,也深深牵动着运城农职院师生的心。

吃水问题长期制约着圢坂村的发展。2017年,运城农职院协调职能部门筹集专项资金55万元,打了一眼580米深的水井,吃水难问题第一次得到解决。但村民在使用中发现,深井水的总硬度偏高,碳酸钙经常沉积堵塞水泵,不定期的维修不能保证村民稳定用水。为此,今年年初,运城农职院又自筹5万元,协调水利、电力部门提供配套水电设备,帮助圢坂村在沇西河河床建成“大口井”,解决了圢坂村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标准,解决村民反映的“大口井”水位浅、水质不佳问题,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对水质、水量的需求,运城农职院帮助村民在村北重新选址打了一眼新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近年来,在运城农职院的帮助下,圢坂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会坚持以建强村级班子,增强政治功能;巩固拓展成果,推动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培育文明乡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幸福指数等为目标,接续推进圢坂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村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圢坂村必将更加美好。”张作伟如是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