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运城零工市场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解码零工市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22

记者 陈永年

“天慈医院一车货需要卸,320件。”

“多少钱?”

“155****4399,直接联系。”

这是一个名为“运城零工市场招工群2”微信群中的一段文字。简短的文字背后,是用工需求双方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

微信群,以及更先进、功能更丰富的智能就业平台;候有座、渴有水、饿有餐、困有床,求职有门、维权方便——运城搭建零工市场助力务工人员灵活就业的典型经验做法,11月15日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求职者通过智慧就业平台远程视频面试     记者 陈永年 摄

零工市场从哪来

运城的零工市场,可能与城市形成的历史同样久远。

如今,运城已经形成了数处比较出名的零工市场,比如中银大道与禹都大道十字路口(俗称建北桥头)、盐湖城小区附近、圣惠桥头等等。这些市场各有特色,有的以建筑工为主,有的以木工、粉刷工为主,有的以杂项为主。

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马路边,零工们一大早赶到,站在路沿石上,人多了甚至还会挤到机动车道上,等着、争着让雇主挑选,直到9点左右自主离开。

零工市场源于“零工经济”,作为一个新名词,所指并不新鲜。大意是指一些没有长期、固定职业的人,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某方面的技术特长甚至是一膀子力气,来满足市民临时性、小批量、细分化的用工需求,从而获取报酬。

有了这些市场,人们的技术或体力能够换得一日三餐,市民遇到一些琐碎但很烦心的事情也有了解决的途径,供求双方可谓皆大欢喜。

但是,这种马路零工市场的自然形成,是与相应历史阶段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要求相匹配的。当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丽、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们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马路零工市场并没有随之更新和迭代,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2019年的一天,在建北桥头找活儿的零工们又一次在十字路口聚集。看到一个用工的车辆靠边一停摇下车窗玻璃,附近的零工“哗”地向车围去,路对面的零工也不顾车流湍急横穿马路……

一桩预料之中的交通事故发生了。

有媒体开始关注马路零工市场的不良影响,而早已看到马路零工市场弊端的相关部门,顺水推舟,借着公众舆论,开始谋划建设运城正规的零工市场。

“找个好地方,让零工找活儿不用危险地站在街道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方便找活儿又不影响交通,客户找工人也方便停车……”盐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文奎说,“但这,只是我们建设运城零工市场的最低要求。”

是啊,如有三分奈何,谁又愿意大清早不顾寒暑、影响交通甚至横穿马路、无畏车辆呢?运城要建零工市场,不仅要有个交易的地方,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零工们的技术和体力能更低成本地进入市场,从而被雇主“看见”。

2020年9月,运城零工市场正式投入使用。位于豪德贸易广场,占地2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这个由盐湖区人民政府设立、盐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山西联众运城分公司组织运营的综合就业服务平台,是全市首家为短期务工人员提供求职、培训、维权、生活服务的就业创业服务基地,也是全省首家零工市场。

硬件完善,软件一流,运城零工市场很快受到关注。今年7月20日,山西省零工市场建设暨下半年就业服务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零工市场运行模式和经验被全省推广学习。

今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全省3项典型经验做法榜上有名,其中就有“盐湖区搭建零工市场助力务工人员灵活就业”。

“市场真的这么大,标准这么高?”被全国通报表扬之后,广州市人社局就业处的领导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听说市场的规模和标准后,语气中满是吃惊。

 图为运城零工市场的招聘大厅(左图)与待工区(下图) 记者 陈永年 摄

零工市场怎么样

运城零工市场宽敞的院子方便停车,院中的待工区分为架子工、砌砖工、管道工、机修工、电焊工等,上有遮阳棚下有椅,还可免费喝热水。

大厅分为“两厅六部五窗口”,业务大厅开设“五窗口”,即就业创业证办理窗口、人事代理窗口、职业介绍窗口、劳动维权窗口、信息咨询窗口;招聘大厅开设“六部”,即国内输出部、国外务工部、高端就业部、零工对接部、校企合作部、技能提升部,配置智能化液晶显示屏,常设12台智慧就业招聘展位。

环境舒适的用工服务市场,让长期以来“路边站、秩序乱、交通断”的马路零工,就业环境、求职体验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务工人员就业更加体面、用人单位招工更加便利,同时也消除了原来对交通、市容、治安等方面的影响。

零工找工作更方便了——

设立公交站点,目前4条公交线路直达市场,后续还将继续协调增加线路,为求职者和用工者提供更好的通达条件;

推出“520”服务模式,“5”就是每天午餐费5元,包括一荤一素和管饱的主食,“2”是临时休息室每天两元钱,“0”是零工在市场内租赁各种简单工具免费;

市场建有微信零工群,三个群一个499人、一个489人、一个310人,市场收到用工需求后发到群里,让零工通过一部手机精准务工。

负责微信群运营的工作人员张丽说:“我们每天有专人负责收发信息,方便零工与用工方对接,有了这个群,他们甚至都不用来我们市场就可以找到活儿和工人了。”

同样是等活儿,一种是站到街边瑟瑟发抖地等,一种是待在家暖暖和和地等,有了零工市场的中介,再加网络技术的加持,用工双方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

市场建立之初,便引进了全省唯一的智慧就业服务系统,集智能化招聘软件、集成智能化招聘管理平板、信息展示屏、自助服务一体机、远程视频面试室于一体,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的互融互通。在自助服务一体机上,工作人员演示通过身份证就可以便捷地登录平台,查找相关用工信息、投送求工简历。而在一边的房间内,一场远程视频面试正在进行。28岁的樊利锐要寻找一份文员的工作,她通过视频方式,成功进行了面试。

给零工提供的工作更多了——

零工市场大量征集省内外就业岗位,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南通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6场次,促进零工群体就业;举办江苏南通市、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市、山西临汾市区域劳务合作座谈会,在岗位供求对接、用工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区域间零工资源合理流动、优势互补;专门在市场设有劳动维权窗口,安排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值守,为零工提供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用工双方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零工的成长空间更大了——

打零工一定程度上与各种原因的未充分就业有关,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将打零工作为一种过渡形态,如何能让他们也获得更好的成长性和可能性呢?

根据零工多以下苦力为主的实际情况,市场积极联系20多家培训机构,为零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设针对保洁工、水暖工、电工等的专业技能实操课程,既可以满足劳动用工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又可以为进入市场的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培训平台。拥有技术之后,不但能够提高务工报酬,还可以通过市场介绍进企入厂获得长期工作。

盐湖区陶村33岁的张庆,家有两个孩子,以前经常打零工,去年11月通过零工市场在泰州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实现了稳定就业。但因为小孩太小,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不了,他干了几个月后辞职,希望能在运城找一个工作。市场再次比对劳务信息,又帮他在诺维兰公司找到一份新工作,如今,赚钱、顾家两不耽搁,他非常满意。

据统计,市场投入运营以来,先后包车70余次、包机4次,帮助了一万余名农民工实现就业;先后举办了16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促成50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

零工市场到哪去

零工市场,作为一个与新的市场需求和城市管理标准相匹配的新生事物,推行时自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在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先行者攻克困难甚至是发现困难,都具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

运城零工市场的改革创新价值就是如此。

为了能够让更多零工了解、接受并进入零工市场,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

在原马路零工市场周边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册,邀请相关媒体进行报道,把“运城零工市场”各类服务的信息广而告之;组建8支政策宣传小分队,深入盐湖区各乡镇(街道),提升零工市场的知晓度、影响力;协调有关部门,对零工市场的位置在百度、高德地图上专门标注,求职者和用工者通过手机就能准确导航到市场;投入巨额资金,解决零工们的待工、休息、饮水、吃住等问题;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市区往返零工市场的交通问题;零工市场以及城管、交警、人社等部门,还曾派出专人,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早上到原来的马路零工市场宣传和引导,甚至派出专车将零工送至新的市场……

但人都是有惯性的,在与惯性的对抗中,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如今,马路零工市场还未彻底消失,一部分零工还是习惯性地回到那个尘土飞扬、车笛声声的路边苦等。

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心中的罗马”建成更慢、更艰难。

供给方不愿改变,需求方也只能前往老地方,怎么办?“破解这种恶性循环还可以打个‘颠倒’,用工的人在哪里,零工就会到哪里,我们目前正在考虑通过把用工方吸引到新市场的方式来推动零工转变,实现正向循环。”李文奎说。

其实,如今随着零工市场运营的三个微信群里每天供求信息的不停刷新,原来天天雷打不动前往马路边等活儿的零工已经越来越少了。

新市场的成长完善以及人们的接受认可,都需要一个过程,在采访中,无论是盐湖区人社部门还是市场运营主体的相关负责人,谈得更多的,都是如何创新工作,去加速这个过程——

进一步提升软硬件水平,特别是建好网上“零工之家”,压低零工交易成本,通过供求变化引导更多零工进入市场;

进一步保障交易安全,在备案合同、劳动监察以及务工白名单、黑名单等方面继续探索,消除以前马路零工市场“一次性买卖”的不良影响,保障务工、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零工个人成长层级,以“运城零工市场优秀零工推荐榜”为载体,通过供求数据的配对,实行“优工优价”,强化零工群体服务更好、技术更强、报酬更高的正向效应;

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务工人员之间的沟通,为从赴外务工到回乡创业提供制度性支持,在打通送出去、引回来个人发展链条的同时,实现从“零工市场”到“零工经济”再到“零工效应”的转化;

……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此次国务院的通报表扬,也让市场相关方面有了更多的信心和耐心。

李文奎说:“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造集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为一体的公益性劳动用工综合服务市场,打造环境舒适、有就业保障的‘零工之家’,让所有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务工人员都愿意进入温暖的‘零工之家’,在舒适方便的环境中,体面地、有尊严地谈业务、揽活计、过生活。”

时光不语,静等花开。


以“安全”之名,护“自由”周全

陈永年

因为运城零工市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零工、零工市场甚至零工经济,一夜之间进入社会公众注意力的“射程”之中。

按照美国学者黛安娜·马尔卡希的观点,零工经济是一种就业形态的“中间段”:“如果把当前的工作世界看作一把尺子,设想它一头是传统意义上由企业提供的职业阶梯,另一头是失业,那么两头之间范围广、种类多的工作选择便是零工经济。”

居于“中间段”的零工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以及因自由而导致的不安全感。

说来复杂,道理简单。身处零工行当,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甚至用不用工作,都可选择,可谓自由度极高。但伴随这种自由度的,是工作机会、报酬、体验甚至人身安全等方面的 “没保证”或“无着落”,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力度有限,更加剧了从业者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

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形态,目前已经成为应对就业挑战的新型“蓄水池”,这是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向其投入的直接原因。再深层次分析,零工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跃上社会“显层”被更多的人关注,是需求方与从业者合力推动的结果。如今,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进入零工这个行业。随着从业者规模越来越大,行业内的声浪也会越来越高,最终“出圈”进入社会主流舆论,推动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决策出台。无论是全省统一推进建设零工市场,还是我市的建设经验被国务院通报表扬,都说明了这一点。

运城零工市场建设,最大的任务或难题,本质上讲还是针对零工经济“自由”特点的安全感建设。

首先是人身层面的安全感。零工们站在街头揽活,且不说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或健康也是不好的。让零工进入正规的市场,才能更好地保障零工们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其次是心理层面的安全感。零工们每天早晨出门,直到找到一份活计,一天的时间或技术、体力有了买家,心才能真正踏实下来。有了市场作为免费中介,汇集更多的用工信息,零工们得到的工作机会更多,获得就业信息的成本也更低,整体上提高了零工的务工率,自然心中会感觉更安全。

再次是成长层面的安全感。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零工,就算不一定想求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心中也会有一个逐渐提高的预期。市场给予的免费培训,提高了零工们的议价能力;更多可以调换的工作,更有利于零工们的个人成长。

零工经济的优势在于自由,以一种共享人力资源的形式,提高人力资本交易的精益程度,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而制约零工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其天生的不安全感。

如何在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进一步推动运营模式和制度保障的创新,比如优化零工技能来提高议价能力,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解决用工纠纷,保障创新为零工兜底……这些,其实才是运城零工市场下一步需要着力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