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抢收秋粮保颗粒归仓 抢种小麦保应播尽播
河东大地 合力抓粮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01

记者 范 娜

挖沟渠排水,减少田间积水对秋粮的不利影响;改装收割机,加快秋粮收获进度;指导农户“四补一促”,种好种足冬小麦……

今年我市秋雨强、秋汛重、汛期时间长,全市平均降水量创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据统计,入讯以来,我市先后10次出现强降雨天气,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对全市防汛及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近段时间以来,天气逐渐转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农技专家、合作社、农户积极行动,合力把洪灾损失降至最低,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冬小麦应播尽播。

记者 金玉敏 摄

压实责任

确保有序恢复生产

因连续阴雨天气,芮城县陌南镇黄河滩涂大面积粮田被淹,给秋收秋种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群众自发行动,找策略、找办法,力求把损失降至最低,减少洪灾对秋粮的影响。

芮城种粮大户张东东就是其中之一。

张东东是芮城县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河滩涂粮田被淹后,他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合作社成员和其他群众想办法。在镇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他垫资组织5台大型挖掘机开挖沟渠6公里,并购置了15台(套)大功率水泵,不分昼夜坚守在排水一线。

“我们还根据不同的地块特点,制定出逐块排水的策略,确保排水工作循序渐进、有序开展。”张东东介绍道,截至目前,陌南滩涂淹没的万余亩粮田,已有效排水8000余亩,为秋收秋种打下了良好基础。

“现在,身边的群众都在积极生产自救,县农业农村局还派出了蹲点技术专家,怎么排积水减少损失、抢收抢种要注意啥等等都有政府的指导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把洪灾给农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张东东说。

今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天气,截至10月15日,全年累计降水量高达879.7毫米,比去年同期多360.2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多405.3毫米。特别是8月下旬以来,我市先后6次出现强降雨天气,仅9月22日至28日,全市平均降水量就达194.7毫米,是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降水持续时间最长、累计降水量最大的连阴雨天气过程。

市委、市政府召开8次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防汛形势,安排部署应对措施。特别是防汛重点时段和汾河洪峰过境期间,坚持每日会商研判,先后6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坚守抗洪一线,上堤坐镇指挥、靠前统筹调度。应急管理、气象、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气象、地质灾害预警,指导农户做好“抢收抢种”工作,积极配合、主动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同时,我市迅速成立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制订了《关于灾后重建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成立了11个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工作小组,围绕灾情核查、抢险救援、隐患治理、工程建设修复、民房安全、疫病防治、农业生产恢复等方面工作,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建工作,全力推进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同时,积极协调保险机构对受灾农田开展理赔工作,做到应赔尽赔。

记者 金玉敏 摄

“长枪短炮”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连续多日天气晴好,全市农田一派抢收秋粮的热火朝天场景。

“俗话说,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河滩。但是连续一个月的降雨,导致寒露节气都过了,小麦播种还没有开始。”新绛农机手李春锁说,他改装了几辆双轮胎收割机,天气一转晴,就开始在北杜坞村玉米地作业。

李春锁经营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5台、联合收割机55台,担负着马首山下10个村庄共2800家农户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任务。但连续的降雨,导致各种农机都难以进地作业,待在家里的李春锁就鼓捣着改装了5台收割机。他将原来的单轮胎改装成双轮胎,增加受力面积,使农机可提早3天至5天进入田间抢收玉米。

张东东也从外地调回10余台(套)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抢收玉米4500余亩,动员群众人工采收千余亩。同时,开动8台深松机进行深松、晾墒作业,为小麦播种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他还积极协调农资企业、种子公司等,储备化肥200吨、储备种子15万公斤,为保证小麦播种面积奠定基础。

今年的抢收抢种工作,是全市上下都很关注的大事。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防汛及秋收秋种督导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省、市、县组建的“专家团队”的作用,建立市领导分片包联13个县指导机制,服务指导各地积极开展防范应对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专家到岗到位人数达173人,开展“双减双抢双保”技术服务面积48.1万亩,开展技术培训380场次,培训农户27914人,服务解决各类问题320个。

针对持续降雨造成我市土壤含水量过大、不利于机械作业的实际,我市农机部门积极调度排灌设备、履带式收获机,采用双轮胎改装等方式,开展“双减双抢双保”工作。据统计,全市共组织调度各类作业农机具23425万台(套),其中排灌设备5430套,玉米收获机3136台,播种机4420台,拖拉机10400台,烘干机39台,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截至目前,全市秋粮已收面积达328万亩,收获进度为82.7%,其中,玉米已收面积为308.2万亩,收获进度为83.5%。”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赵亮亮介绍道。

“四补一促”

确保小麦应播尽播

行走在深秋的乡间,目之所及,除了忙碌的农机和农民朋友的身影外,就是一片浅浅的绿意了。那是刚冒出头的麦苗。

“今年雨水多,我家地也湿,玉米成熟后,我们是人工收割的。10月中旬,县农业农村局派专家过来指导冬小麦播种。这才过了多长时间,麦苗就长出来了。”稷山县稷峰镇太杜村村民王小蛋的话语里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持续阴雨导致田间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秋种作物播种出苗。在秋粮收获后,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第一时间派出农技专家,指导农户采取“四补一促”措施种好种足小麦,争取来年获得好收成。

什么是“四补一促”?赵亮亮作出了详细解释。

——科学选种,以种补晚。要选择适应性、抗逆性和稳产性好的半冬性品种,如济麦22、运旱20410等品种,做好种子包衣或拌种措施,杜绝白籽下种。

——增加播量,以密补晚。错过适宜播期,一般每迟播1天亩增加半斤到一斤的播量,但原则上最大播量不要超过50斤。

——提高质量,以好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是实现晚播小麦丰产高产的重要基础。精细整地,适墒下种,确保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要适当浅播,一般播种深度为3厘米—4厘米,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

——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加强田管,以促为主。抓好晚播麦田间管理。早春返青期,保墒增温,促进小麦早发快长。起身期浇水追肥,促进分蘖成穗。拔节或拔节后期防止旺长,构建合理群体。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市冬小麦已陆续播种。截至目前,全市冬小麦已播面积为254.9万亩(上年同期我市冬小麦播种面积已达390余万亩),播种进度占播种任务422万亩的60.4%,播期将比常年推迟20天左右,预计将于11月20日前后结束播种。

此外,针对“双减双抢”工作遇到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已向上级部门提出资金补助申请,重点对我市种粮大户的损失进行补贴,提振农户的种粮信心,示范引领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