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一位台湾人的运城之“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18-10-19

用音乐讲述运城故事

——一位台湾人的运城之“恋”

□曹默可


作者近影

【作者档案】
曹默可,1948年生于江苏徐州,次年随父母移居台湾,是一名装饰设计师。他自幼酷爱音乐,骨子里有一种音乐人的情怀。2014年至今,他一直在运城华曦广场工作。作为一名在运城生活和工作已有4年多的外地人,他对我们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情。近期,他将离开运城,在告别之际,他写下长文,记录了对运城这座城市的印象、感悟,还有深情。

久仰三晋文化,来到运城

  记得是在2014年的5月,我应好友也是台湾人在大陆发展百货商场界的前辈郭海林先生之邀,来到运城共同规划和打造一家富有新时代特色的百货商场,也就是今天坐落在市区人民北路的华曦广场。在此之前我并未来过山西,当然也包括运城。
  因为自小在台湾成长,对于三国历史中的关公,一直是我常去庙里参拜信奉的神明,而台湾民间也把关公摆在非常崇高的一个地位上。除庙宇之外,以关公命名的还有医院、学校,膜拜的信徒更是难以计数。台湾的国学教育中对于运城这个地方存在的古迹文化,在教科书中有不少记载。而那时我又刚看了以“晋商”为背景的《乔家大院》《白银帝国》等脍炙人口的电视连续剧。
  所以当知道能够来到运城参与项目,我非常向往及期待,心想终于可以在那些书本所提及的历史古迹中亲身体验和互动了。
  时间过得好快!当初来到运城的时候,我也还只是个“六”字头的“中年人”!四年后的今天,却是冠上了“七”字头的“中老年人”!但我的心态始终年轻,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靠它吃饭的本事——商业设计,一个是我心灵的寄托——音乐。这两个“宝贝”都需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去接触,去深入学习,去理解,才能与时俱进不被“市场”淘汰。
  时间与颜值,任谁也无法去改变,只有看自己是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在运城设计图稿的这段岁月,我边走边看边做音乐,真正感受到了那种“随心所欲”的洒脱。

借力音乐艺术,颂扬运城

  在运城市有几个年头啦,由陌生而到熟悉,由社交小圈而进入社交大圈,变得更加接地气,应该可以算得上“半个”运城人了。
  因广场在消费者中的口碑效应,结交了不少本地的朋友,去过了好多地方,如解州、万荣、河津、永济、夏县、平陆、新绛、闻喜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及回忆。尤其是对《河东访古》一书的阅读,书中对河东故事的理解及情怀,更是让我对这片土地多了一层爱恋。
  似乎年轻一代已经不太热衷于“古事”的探讨,他们对“新时尚”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古迹”的追求及热情。今年5月,在凤凰谷旁的一座书院,和朋友聊起运城的国宝单位,名列全国地级城市之首,可惜在推广及发扬上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就在此时,一个想法跃入我的脑海:既然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为何不能来个“山西古迹冠天下,运城古迹甲山西”?借此来带动运城人,乃至全国及世界华人圈对“思古幽情”的重塑及重视,共同参与和探讨在河东运城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故事,与古迹文化来一次“丰富之旅”。
  有了“动机”和“想法”,就有了“做法”。可能有人会用“蚍蜉撼树”来评价我的自不量力吧,但我却认为自己这个小蚍蜉不是“撼树”而是想“捍卫”这棵树。我一个人力量有限,那么,能用什么办法可以把这古老、冰冷的“古迹”从我的视角中用比较温馨又易于被接受的方式推广出去呢?
  那就是音乐。借音乐的魅力,借音乐的词曲,与年轻人达成共识,让他们接受传唱,进而因为歌曲的潜移默化激发他们对“思古幽情”的兴趣。
  立德,立功,立言。而我“立言写歌”。仗着自己还能写词、作曲,就把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个人感受及情怀化作文字、音符、旋律,借助我当年在上海工作时结识的音乐界朋友一起去编曲、录制。
  心中既已定下了目标,便成了我在70岁生日时对自己许下的一个心愿,随即开始思考我该如何来完成我的心愿。几经思考,我想以一个“曾经住过此地”的过客心态来发挥,但是这么多的古迹文化想要在一首歌曲中达到想要的突出效果及画面感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决定用分段分篇来创作吧!

深爱这块土地,歌唱运城

  光是运城故事就可以分好几段来发挥,每篇都以不同的主题来设计不同的节奏及音乐风格,这几篇的组合可以共同搭配成为一个大型的歌舞剧。而分开演绎,也可成为各有特色、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总计有五篇。
   第一篇:古城倩影
  以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态及心情,对久闻却是初次接触古迹时的惊艳,来展现既熟悉又陌生的情趣。此篇的音乐风格我采用了浪漫的BOSA节奏,带点蓝调的感觉,表达那种人在异乡的味道。
   第二篇:笑傲古迹游
  将运城重点古迹透过重节奏的ROCK CHA CHA,并在副歌部分切入了所有人可以台上、台下互动呐喊“运城”两个字的摇滚风格,让观者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进而“嗨”动全场。以歌曲为媒,唤起外地游客来运城旅游的兴趣,这是我在创作此曲时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第三篇:古院今唱
  这是我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及书籍《河东访古》中有关盐商老宅报道的观后感,借一棵老树在宅院的角落里,冷眼观看这“大宅院”中一代代的人事变迁……由繁华到淡泊,从当年到当下的一个穿越之旅。音乐风格由前段的BLUES慢板转入ROCK的快板,表现古今变迁、情感起伏的力量,加上画面感与旋律的配合,引导听者进入时光隧道,感受怀旧氛围。
   第四篇:梦回鹳雀楼
   第五篇:爱在普救寺
  歌词部分已完成,进入谱曲阶段。

汲取灵感力量,感恩运城

  既然有了运城故事,那我崇拜的关公故里——解州,也不能缺席啊!于是,一首“解州小镇”在关老爷赐我的灵感之后也出炉了。从小山村常平出了大人物、解州关公忠义精神中成长、只身外乡打拼、最终返乡四个主题来发挥,在两个不同节奏风格上也是慢板乡村与重节奏摇滚的综合混搭。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虽然有不少人创作了有关黄河的作品,但由于风格的差异,除了大型舞台的专业歌手适合演唱外,市场上流行的歌曲在音乐“味道”上似乎还有些距离。于是我用了乡村摇滚来诠释我心目中的黄河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并用了美国乡村歌曲YELLOW RIVER副歌的旋律部分作为这首歌的结尾,很容易传唱,并融入母爱温柔的旋律,使得思母之情表现其中。
  晋商是当年中国商人的一支劲旅,太多晋商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近年来,党和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商业与文化交流,为人们指出了大方向。于是“丝路千年颂”,写了中、英文两个版,歌词已完成,旋律待我“心情”足备时一气呵成。
  最后,也是我住了长达20多年的城市——上海。我出生在1948年的江苏徐州,1949年随父母在上海16铺码头搭船去了台湾,非常可贵的是上船之前还拍了一张相片,我一直放在身边。我1993年返回大陆,1995年在上海正大综艺时就想要写“上海”,但在上海居住多年迟迟未付出行动。
  时隔20多年,居然在70岁的时候完成了这个心愿。上海多元丰富的文化,我几经思考最终用了爵士、古典、摇滚、乡村的混搭曲风来融入歌词的意境及画面感。尤其写到母亲紧抱我上船时那几个小节,我已泪流满面,感触万千。感谢冥冥之中母亲赐给我力量,感谢运城的关公赐给我灵感,让我顺利完成了这些歌曲。
  我愿与更多朋友分享我的音乐作品,希望能够将运城故事传播出去,最终达到“运城古迹甲山西”被世界认同的目标。
  2018年10月18日写于山西运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