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女作家林小静记录历史的荣光是我们的责任

来源:黄河晨报发布者:时间:2018-03-09

本期嘉宾:林小静,运城籍女作家,新作《火车来了》被列为山西作协重点扶持作品

􀴁核心导读
●1949年4月24日凌晨,解放太原的战役打响,炮火中,一列伤痕累累的火车开到了太原城的防护墙外,它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低沉地喷着蒸汽,等待神圣的进城命令。
●看到从硝烟炮火中开进太原城的第一列火车,市民们激动地奔走相告,火车来了!火车来了!
●火车以它庞大的运输能力,为刚刚解放的太原城运来了粮食蔬菜,新成立的太原市政府设立了30多个赈灾点,救济了数万名灾民。

2017年底,我市作家林小静历时三年创作的纪实文学《火车来了》一书正式出版,此书再现了1949年4月24日,解放太原战役打响之际,三名“英雄司机”不顾生命危险,冒着硝烟炮火,跟随解放军攻城部队,将第一列火车开进太原城的历史事件。该书以此事件为起点,回顾和追溯了一群普通人物在新中国即将到来之际,为了人民解放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革命历程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新中国建设所付出的心血,生动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广大人民始终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林小静继2014年创作《静静的桑干河》一书之后,又一反映在我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通小人物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曾经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林小静的《火车来了》正是一部根植于人民这片沃土的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性。2016年,此部作品凭借着题材的独特和历史价值,被列入山西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2017年底,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业内关注。近日,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作家林小静,倾听她为我们讲述第一列火车背后感人的故事和她那不为人知的创作之路。

省图书馆偶然的一次阅读,一行文字引起了林小静的注意,沿着这行文字,她展开了三年的寻找

2015年夏季的一天,林小静到山西省图书馆查阅资料,无意中看到一行文字:1949年4月24日,山西省城太原解放,炮火未停,同蒲铁路第一列人民列车就开进了太原。
在山西土生土长的林小静,小时候常听大人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这行文字虽然反映的是60多年前的一个事件,但却吸引住了她。于是,她调阅了1949年4月份的《山西日报》,在1949年4月26日的《山西日报》上,也就是《山西日报》的创刊号二版上方正中央,竟然找到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题目是《铁路员工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炮火下抢修同蒲路 枪声未停火车已通》。
众所周知,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攻城战役中打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而炮火中的这列火车从哪里开来的,怎么开进太原城的,途中又经历了什么,凭着一名作家的敏感,林小静想到这背后一定有被人们遗忘了的“故事”。那一刻,她决定利用工作之余,围绕这列火车和车上的三名“英雄司机”展开走访。因为她觉得,当年为了太原解放,为了新中国到来,那群并不起眼的普通人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这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我们当代作家有责任去把他们创造的历史、把属于他们的荣光真实地记录下来,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这一找,便是三年。三年中,林小静常常被一些故事所感动,这些故事也成为他一直寻找下去的动力。比如,太原解放前夕,有一位火车司机,当时是太原火车南站地下党组织的一名地下党员,阳泉解放后,他和工友们在太原和阳泉之间为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一条秘密的红色地下交通线,运送情报、药品,掩护革命同志。太原总攻战役即将打响之际,为了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这名火车司机和其他几名工友悄悄将太原城的城防图调查清楚并绘制成东西南北四张图,在他们这些青壮年男子都无法出城的情况下,这名火车司机让自己刚新婚不久的妻子把用蜡丸封好的城防图放入体内,然后混在逃难的人群中,出了太原城,将城防图送到榆次解放前线指挥部。这名弱女子为了替丈夫完成任务,忍着腹中的疼痛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榆次解放区,找到前线指挥部。当医务人员从她体内取出四张城防图的时候,城防图已经被鲜血浸染,但也是这份城防图,为解放太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这名女子因为送城防图造成身体受损,终生不孕。
又比如,太原地区当时有一名铁路工人,是个扳道员,他长期带领工友和敌人作斗争。但就在他接到被批准加入党组织,却还没来得及站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便不幸被敌人逮捕,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时年还不到三十岁。
虽然他们都不是林小静最终要找的“英雄司机”,但林小静在走访中却常常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
因为她从这群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情怀、一种精神,那就是我们中华儿女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这也成为支撑她一直寻找下去的动力。

抽丝剥茧找寻尘封60多年的小人物历史,线索一再中断,她从未气馁

寻找这段历史,林小静一开始并没把它想得有多么困难,但真正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她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得那么简单。首先是从省档案局到铁路档案馆,都没有关于这列火车的记录。于是林小静在困惑之余,决定走访铁路老职工,希望能从老职工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太原解放当天的事情。但由于这些老人年龄都已八九十岁,有的甚至快100岁了,听力和记忆力都不如从前,只能断断续续告诉林小静一些片段,根本无法还原第一列火车进城的经过。
直到2016年的春天,林小静通过我市电业局的刘锁爱和王和平两位大姐,在北京辗转找到了当年太原解放时负责采访第一列开进太原城的火车的一位老记者,才逐渐为她的寻找揭开了冰山一角。根据这位95岁老记者的回忆,林小静又从北京返回太原,找到了另外一位在太原解放之际负责采访铁路工人的记者,他叫马明,曾在新华通讯社山西分社担任副社长、党组书记。但令人惋惜的是,马老已经于2015年5月去世。当马老的儿子马正听说林小静想了解太原解放时一群铁路人的历史时,非常感动,于是就把父亲临终前出版的《辙印》一书送了林小静一本,通过这本书,林小静的寻找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但这距离她了解当年的事情真相,距离找到三名“英雄司机”还很遥远。
于是,林小静频繁往返于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后来还去了东北。因为当年参与太原解放的这些“小人物”,后来有一部分去了朝鲜战场,有的人牺牲在了那里,遗体安放在丹东烈士陵园。有的人1955年为了支援边疆的铁路建设,去了条件艰苦的内蒙古草原深处。总之,凡是有可能留下线索的地方,林小静都不愿意放弃。期间,她搜集和整理回大量的宝贵资料。

三年努力,终于揭开历史真相。原来是他们开着那辆伤痕累累的火车,擦着黎明的额头鸣笛而来

2017年夏天,林小静终于在太谷的一个农村,找到了当年开着第一列火车进太原城的三名“英雄司机”中的一位,这也是三名司机中目前唯一的健在者。让林小静庆幸的是,已经96岁的老人记忆力还特别好。他告诉林小静,1949年4月24日太原总攻战役打响的时候,他和两位师傅执行第一列火车进城的任务。他们是太谷机务段的工人,太谷解放后,他们便一直为解放太原运送物资。1949年4月23晚上,他们三名火车司机和负责抢修铁路的两百多名铁路工人,悄悄在距离太原城较近的武宿火车站集合。他们当时没有一个人告诉家人,自己要去哪里,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因为大家都已经做好了牺牲在战场上的准备,做好了与家人永别的准备。临出发时,他们在火车旁集体宣誓: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的洋镐就跟到哪里,我们的火车就开到哪里。
1949年4月24日凌晨,解放军对太原发起了猛烈的总攻,敌人仍在做最后的抵抗,第一列火车从武宿到达北营后,便被炮火团团包围,空中和地面全是冲天的火光,枪炮声、轰炸声更是不绝于耳。每当前方的线路被炸断、炸烂,一直保护这列火车前行、负责抢修铁路的两百多名铁路工人便不顾敌人投下的炸弹还没爆炸的危险,不顾身上的伤口还在流血,就奔上线路,抬钢轨、扛枕木、背沙子、填壕坑,用血肉之躯保证着第一列火车一直往前行驶。24日清晨,满身“伤痕”的第一列火车终于开到了太原城的防护墙外,它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低沉地喷着蒸汽,等待神圣的进城命令。天快亮的时候,随着胜利冲锋号吹响,第一列火车再次拉响汽笛、开足马力,冒着空中弥漫着的硝烟炮火,驶进了太原城。接着,大量的粮食被运入刚刚解放的太原城,新成立的太原市政府用这些粮食设立了30多个赈灾点,救济灾民3万多人。

记者感言:

总有一些人,未来得及看到新中国美好生活的到来,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总有一些人,未来得及戴上红花,便在滚滚前进的巨轮中,无悔地隐退到了幕后。也总有一些人,从未获得过任何荣耀,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国家。他们,也许就是《火车来了》这本书中最平凡、最普通的那一名铁路工人,也许就是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奉献光和热的小人物,但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强大,不正是靠着这些最平凡、最普通的人来推动的吗!
谨将此篇献给每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人! (记者 孙云苓)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