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情感讲述>

再忆治家同学

来源:黄河晨报发布者:时间:2017-01-06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治家同学离开人世已经五年了。世界上,有的朋友走着走着就越来越远了,有的朋友走着走着就走到心里。斯人已去,但是我和治家五十多年的交往和同学情谊,包括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在我的心中萦回。
治家和我初中时都在运城中学上学,那时我们才十二三岁。上学时,我和他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彼此志趣相投,有惺惺相惜之感,就有了最初的友谊。中学毕业后治家考上临汾师院中文系,我考上太原工学院,虽然相隔两地,但仍保持联系。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运城工作,治家却先分配到临汾工作。不记得哪一年,他从临汾调到地区广播局工作,我们有了更多的见面机会。我们家离他办公室只有三四十米,广播局在谢家巷有个后门,他家在农村,晚上就在机关办公室住。晚饭后我经常到他的办公室去,那时候我们在一起谈理想、谈工作、谈历史、谈文学,他从老家带的花生,我们一面吃,一面谈。当时他也开始练书法,刚开始我是用红蓝铅笔看着字帖上的笔画练字,每天谈至深夜才分别离去,我们有了一段值得回忆的愉快日子。
治家后来从广播局调到地委宣传部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一直升至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他知识面广、眼界开阔,工作中廉洁勤政、求真务实、勤思敏行,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原则性强,他是用他那一颗赤子之心对待工作、对待同志。一切和他交往的人,不论是领导还是下属单位的同志都对他好评如潮。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接踵而至,降临到他的头上。
后来治家的家庭生活连遭不幸,先是他的大儿子在部队工作,不幸早亡,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的大不幸,但是他挺过来了,仍是努力地工作,不倦地读书学习,从中排除苦痛。
2003年,城建工作交由新建的大市管理,恰逢我的大女儿在国外需要照顾,我去了国外,但我时常挂念他,每次回国总要去看望他。记得有一次我从国外回来,他住在地委家属院,当时他的妻子已经身患脑病,开颅动了几次手术,他不仅要照料病中的妻子,家务劳动也全靠他。到他家后我们越谈越投机,他还弄了一些菜,非要和我喝酒,我惊奇地发现,他的厨艺很有水平,他说这都是生活磨练出来的。这一晚,我们酒又喝多了,谈到我这几年在国外回国后世事沧桑的感觉,不禁吟起那首有名的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治家说这首诗还有一首:“离别家乡时日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我十分佩服治家的文学素养和记忆力。那次我们一直聊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后来再回国我见到治家,他的妻子已离世,他搬到群艺馆家属院。他给我介绍,从老家又找了一个阿姨照顾他,当时他已发现自己是癌症。他告诉我说正在治疗,我很佩服他的坚忍和毅力。他还是那个老样子,烟还是不断地吸,我陪他吸了几根,我想劝他也不顶用,他身上承受的苦难太多了,就让他用这点爱好排解心中的郁闷也好。当时我们坐在沙发上,让阿姨拍了一张我和他最后的合影。2011年11月11日,治家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彻底难眠,凌晨即起来,回忆我和他几十年的知心至交,悲从心来,撰写了“五十余年同学情谊人间挚友知人知己又知心,半个世纪君子之交推心置腹高山流水不了情”的挽联,到殡仪馆最后送别他。
如今,已经五年过去了,抚今追昔,追忆治家,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我对他深深的怀念。 (董尚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